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黛玉刻薄和宝钗无情之我见

(2013-07-20 22:30:52)
标签:

宝钗哭

性情

读者

不爱

才是

文化

分类: 红楼文化

黛玉刻薄和宝钗无情之我见

薛宝钗和林黛玉为十二钗之首,在曹雪芹笔下她们似乎同等重要。十二钗的判词中她们并列在一幅画里,一首诗中。“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然而有些人非得给她们分出个高下来。有人认为宝钗虚伪无情,不比黛玉真实有性情,有人认为黛玉尖酸刻薄,不比宝钗豁达大度。却不知这些人是否想过,黛玉为何刻薄,宝钗又为何无情呢?

无亲无故、寄人篱下、无依无靠的林黛玉待在贾府里是不会有安全感的,虽然贾母疼她,宝玉爱她,可毕竟不是亲父母,没人能为她做主,宝玉甚至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更何况她住人家,吃人家,用人家的,府里人多嘴杂,难免会有小人说三道四。没有安全感的人更容易攻击别人,攻击别人不是目的,目的只是自我保护而己。

相比而言,宝钗有个母亲可以为她做主,又有家资,虽然住在贾府,花费用度的是薛家的银子,因此宝钗有的是底气。这也是她行事大方的物质基础,自古“乐善好施”是富人的美德,穷人拿什么施?有了底气,也就有了气场,也就是说宝钗的内心是强大的,所以才会处处关照别人,因为要真正的关照别人是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做得到的。

那么,这个处处关照别人的人,又为何无情呢?莫非她对别人的关心是假的。金钏之死和尤三姐之死,宝钗的反应似乎太冷漠无情,对一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并无一点怜惜。我认为宝钗的无情有三种可能的原因。其一,博爱者无法爱的深,就象博学者不能学得精一样,因为人的能量是有限的,她不可能对每个人都用情太深。其二,宝钗认为活着的人比死去的人重要,毕竟死了一切都不能挽回,哀叹死者倒不如珍惜生者。第三点也许才是真正的原因。在贾府宝钗是得到了众人的褒奖,然而却并未得到一个人的爱,要知道爱和夸奖是两码事,爱是用情的,夸奖不用情。尤其是贾母和宝玉这两个最权威最重要的人物都更爱黛玉,并不爱宝钗,宝钗又焉能不知,更加上黛玉又成日寻衅生事,不依不饶,她还得处处忍让甚至委屈求全,这贾府里又有谁对她用情了?论年龄“宝姐姐”比“林妹妹”也就大个一两岁吧,都是十几岁的女孩儿,凭什么她就要承受的更多呢?她承受着别人的无情,却要对别人用情,这公平吗?在这样的环境下待久了,恐怕想不无情都难。

在第四十二回中薛宝钗利用机会与黛玉和好,表明自己的诚意,也获得了林黛玉的信任,从此冰释前嫌,友谊更进了一步。那么黛玉死后,宝钗会哭吗?在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里,宝钗哭过,可是在曹雪芹的笔下,宝钗会哭吗?

还记得第四十回里,王熙凤设计,刘姥姥出丑,众人的笑相的描写吗?可谓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独不见写宝钗笑容,是曹雪芹忘了写,还是宝钗没有笑?我想曹雪芹不是忘了写,而是不能写,因为不好写所以不如不写,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想去弥补,这就叫不写之写。因此,我认为黛玉死后,宝钗哭或者不哭也还是个谜,曹雪芹不会写,红谜们有的是时间去猜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