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四王爷
(2013-07-20 09:53:31)
标签:
梦中来了祖母红楼完了杂谈 |
分类: 红楼文化 |
《红楼梦》第十一回东平郡王的出场:
贾蓉进来向尤氏说道:“老爷们并众位叔叔哥哥兄弟们也都吃了饭了.大老爷说家里有事,二老爷是不爱听戏又怕人闹的慌,都才去了.别的一家子爷们都被琏二叔并蔷兄弟让过去听戏去了.方才南安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四家王爷,并镇国公牛府等六家,忠靖侯史府等八家,都差人持了名帖送寿礼来,俱回了我父亲,先收在帐房里了,礼单都上上档子了.老爷的领谢的名帖都交给各来人了,各来人也都照旧例赏了,众来人都让吃了饭才去了.母亲该请二位太太,老娘,婶子都过园子里坐着去罢。”尤氏道:“也是才吃完了饭,就要过去了。”
《红楼梦》-第十四回东平郡王的出场:
“走不多时,路旁彩棚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路祭: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
贾府为秦可卿大办丧事,来了四家王爷参与祭奠,他们是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和北静郡王,并没有东安郡王,可见曹雪芹在对联 落款上写出“东安郡王”,是别有用意,是在影射“东宫”,写对联的时候还安好,但是到后来,可能就坏了事,就消失了;曹雪芹给这个东安郡王取的名字也挺古 怪的,叫穆莳,其实他也是有用意的,穆,古汉语里通“密”,胤死了以后,谥号就是密,莳,是将植物移栽的意思,胤一生两立两废,两次从当太子的毓庆宫移往 咸安宫被圈禁起来,这么一想,曹雪芹用这些字眼来写,确实都是在影射废太子胤。
《红楼梦》在第七十一回描写贾母过生日中,作者提及有“北静 王、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前来庆寿,并未提及其他王爷。从以上描写中可以看出,同作者及其家庭有过直接接触的王爷,不过就是“北静王、南 安郡王和忠顺王爷”而已,其他王爷基本都是虚陪一笔。《红楼梦》作者所写的“四王”,虽然借用了明初“四大亲王”的躯壳,但具体描写暗指的 还应该是清初的四个“异姓王”。书中四王中除北静王外,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均属虚陪人物,并未直接在书中出面,其中“东平郡王”乃是唐朝安禄山的封爵,曾 出现在《长生殿》一书中,《红楼梦》中未见踪迹。只有那个“南安郡王”及其王太妃,却屡次出现在《红楼梦》书 中。特别是在贾母八十大寿上, “南安郡王”和“南安王太妃”不仅亲自前来祝寿,又似乎对贾府的三丫头探春发生了浓厚兴趣。这个“南安郡王”似乎不是虚陪 的人物,而是确有实指的王爷,那么他的生活原型暗指的又是谁呢?
清朝初年的四个异姓王中,以“南”字封王的有三人,即定南王孔有德,镇守广西; 平南王尚可喜,驻防广东; 靖南王耿仲明,驻防福建,那么 《红楼梦》中的“南安郡王”有可能指哪一个呢?这要从三个王爷家庭的特点及其与洪昇家族的关系来加以判断。《红楼梦》书中交代,南安郡王家庭与书中贾府经 常往来走动的,乃是“南安王太妃”。既然称为“王太妃”,说明老王爷已经去世,小王爷已经即位。康熙朝“三藩之乱”前夕,四个异姓王中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三个老王爷还在,只有耿仲明这一家王爷,已经是孙子袭封了!耿仲明在崇德元年(1636)被皇太极封为“怀顺王”,顺治五年(1647)改封“靖南 王”。在向江南进军的途中,由于收留旗人逃亡的“家奴”, 耿仲明被顺治皇帝“议削王爵”,因此在江西吉安自缢身亡,时为顺治六年(1649)末的事情。
耿仲明自杀后,隔了一段时间,朝廷为了安抚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又让其子耿继茂袭封“靖南王”。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又病死了。临死前上书皇帝,请 求让儿子耿精忠袭封王位,皇帝批准了。所以到三藩之乱前,耿精忠当上了靖南王,这已经是耿家第三代即孙子辈王爷了。此时其他三位异姓王家属均没有称呼“王 太妃”的资格,只有耿精忠的祖母或母亲,才有称呼“王太妃”的可能。由此看来,《红楼梦》中这个有“王太妃”的“南安郡王”,当指靖南王耿精忠。康熙十二年(1673),耿精忠 与吴三桂、尚可喜三王一起造反,蹂躏了半个中国。经过八年征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清廷方平定了“三藩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