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玉“贵”在博爱“坚”在爱情

(2013-07-18 22:44:25)
标签:

条条

外人

男童

结局

只是

杂谈

分类: 红楼文化

宝玉“贵”在博爱“坚”在爱情

宝玉,衔玉而生的公子哥,成天混在脂粉堆,天生的多情坯子,见了女儿家遍觉得清爽,结社作诗,饮酒唱曲。他想做大观圆里的守护神,守护每个珍珠般的女儿。可惜人的能力有限,不是每件事情宝玉都能摆平,贾府真正能做主的不是他,他的待遇是别人给的,别人一样可以收回;女儿们的喜好也不一样,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宝玉。但在大观园中,他是优秀的,他是杰出的,他是独一无二的王子。

正面的说宝玉是博爱的,他见了丫鬟也好,小姐也罢都是姐姐妹妹不停口,用他的话说是一颗心都操碎了,一个没有事业,无须为生计忙碌的人是有大把的时间来替女儿们操心的。他对女性的尊崇也是前无古人的,阶级之分其实还是有的,只是淡化了。他在丫鬟与小姐面前表现还是不同的,书里写他爱吃胭脂,他只敢要求吃丫鬟嘴上的,小姐嘴上的万万不敢造次的。

他的博爱也被说成是不够专一,是的,他没有做到只对黛玉一人折腰,经常洒点泪水给其他姑娘,看见宝姐姐,看见平儿,看见可卿,看见香菱他都要关爱一下。这也说明他的绅士风度,我一直认为他对其他人的关爱没有掺杂太多的情欲,不象薛潘,贾珍之流将女人作为玩物,他应该是处于一种人善良的本能,和对周遭环境的反感,比如对下人的和气,出了祸事自己独揽,书中尤三姐的一番解说也是作者想借三姐之口来告诉我们的:"姐姐信他胡说,咱们也不是见一面两面的,行事言谈吃喝,原有些女儿气,那是只在里头惯了的。若说糊涂,那些儿糊涂?姐姐记得,穿孝时咱们同在一处,那日正是和尚们进来绕棺,咱们都在那里站着,他只站在头里挡着人。人说他不知礼,又没眼色。过后他悄悄的告诉咱们说:'姐姐不知道,我并不是没眼色。想和尚们脏,恐怕气味熏了姐姐们。"接着他吃茶,姐姐又要茶,那个老婆子就拿了他的碗倒。他赶忙说:"我吃脏了的,另洗了再拿来。'这两件上,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

是的,只不大合外人的式,这就是宝玉为何被误解了。以过去的传统,男人是无须对女人如此的礼遇有佳,可是宝玉想以他的力所能及去呵护周围美好的女子,男人鄙视之,曹公创造这样一个人物也是为女性呼喊,他认为女人是值得被尊重和被欣赏被真正去爱的,然而换到今天的角度,有的女人却不喜欢男人这样的“多情”。我却认为这是宝玉的闪光之处,人无完人,宝玉也有低俗的几点,他和袭人的一段床事,被众人指为背叛林妹妹的最残酷的证据,在那个时代来说这或许压根不算什么,人是有历史性的,在那个社会来看这不是错误,错的是他选择的是袭人。从今天的道德来看,这是有些过分的,但也并不是致命的。有人说他和男戏子的暧昧,同性恋或者是双性恋,他喜欢一切有女性魅力的,所以才成痴。看清朝的小说和当时的一些社会百态,养男童,迷戏子是很普遍的,当然不是说普遍就是好的,只是它会暂时的掩盖道德。我是不认为他有同姓恋的一面的,虽然有几个交好,只是比起现代人来说略有些温柔罢了。

其实再博爱的人对感情也有高低深浅之分,他喜欢的是纯真自然的女性,晴雯和黛玉应该是他分别在丫鬟和小姐里的最爱。但是晴雯又过于直率,完全不似黛玉有诗情画意,满腹才华,插腰骂小丫头只有晴雯这样的爆碳才做的出来。宝钗虽然也有浑厚的文学功底,未免过于经纶,透着财主气,在情窦初开的宝玉眼里,看谁都怪腻的,就看见林妹妹顿感精神百倍,甘愿为伊消的人憔悴。高贵,率真,娇羞的黛玉是宝玉的完美恋人。“妹妹一夜醒几次?咳嗽几次?”如许家常的问题透着宝玉一颗真挚而热烈的心。比起司棋等,黛玉爱的并不大胆,这是她所受到的教育和她的地位决定的,一个高贵的小姐是不可以自己成天想着男婚女嫁的事情,宝玉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的男子跑到父母面前大声说出:我爱***我要娶***。那简直是失心疯了,能这样的话就无须一个人对月长叹,一个暗自垂泪了。其实也未必结婚就是修成了正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娶了宝姐姐实属情非得以,“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他并未因此而忘记林妹妹,夜深时分,万籁具静,耳边想起的仍是妹妹的诙谐和娇嗔,眼前浮现的是那微微松散了的鬓发,四周弥漫的是袖子里的奇香,如今还剩下些什么,只剩下两滴冰冻的泪水,一滴沉落于岁月的潮水,一滴化决心静候轮回。他最怕“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可现实非要将这个结局横在他面前,宝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无力回天,于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