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就是做事,有事做则寿长

标签:
老来发病率身心健康传统每一 |
分类: 红楼文化 |
著名的漫画家方成先生80余岁了。他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压根儿谈不到养老,每年都有大量的漫画、文章见诸报刊,称得上是一位高产艺术家。外出办事,他总是骑着那辆破自行车,一二十公里的路对来说,不过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有人问他是怎么养生的?他回答:“我的养生之道就是一个字―――忙。”
著名学者季羡林90高龄时,仍然不知道什么是清闲担负的工作超过一个九旬老人所承担的工作量。他说:“我现在过日子是以天计,以小时计。每一天每一小时都要仔仔细细过,认认真真过,仔细品味每一分钟,每一秒钟。”
有有些人看来,繁忙的工作会影响身体健康,传统的养生之道也强调休息和静养。其实,这种观点不尽科学。美国心理学家雷米博士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忙碌、最紧张的名人们,通常比普通人的寿命高29%;他还发现,外出工作的妇女比家庭妇女发病率低,不工作的人比有工作的人健康状况差。一个人在劳逸结合的前提下,多做一些事情,尽管终日忙碌,却感到思想充实,精神愉快,这自然有益于身心健康。难怪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要忙碌,要保持忙碌,它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药―――也是最好的药之一。”
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就是做事。中国有人说“有事做则寿长”。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点事,适度地紧张,不管贡献如何,既可以除却无以聊赖之寂寞,又能健身强体。这真是:老来忙,寿命长。我们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