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从“渐悟”到“顿悟”
(2013-01-17 22:13:04)
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楼文化 |
悟,就是洞彻人生,认识自我。它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境界。
悟,有顿悟和渐悟之分。贾宝玉之悟是“渐悟”,而不是“顿悟”,它是伴随着贾家的盛衰全过程而逐渐完成的。他经历了情困、情识、情语、情绝(“悬崖撒手”)四个阶段。
贾府鼎盛时期,宝玉在情的百花丛中自由自在,天真烂漫,采撷百花,欣赏花的馥郁,品尝情与爱的甘露。但是偶尔也遇到了由“情”而引发的各种小矛盾,令他有几分困惑,又有几分苦恼。例如,第21回写史湘云来到贾府,与黛玉在一起,于是宝玉天天早起跑到黛湘处梳头洗脸,结果引起了怡红院以袭人、麝月为首的丫鬟们的“醋意”,又是数落,又是整日不理睬。这给宝玉带来了困惑和苦闷,只好从《南华经》中去寻找解脱,终于写出了“爱博而心劳”的道理,于是写了续《南华经》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宝玉开始有了情困的告白。第22回写众人听《山门》曲,一曲未终又起了“风波”:那个唱《山门》的小戏子长得有点像林妹妹,口快心直的史大妹妹竟脱口而出,伤了林妹妹的自尊心。多情的宝玉担心二人“生隙恼”,穿梭于二人之间,劝了这妹妹又劝那妹妹,不想“未调和成功,反落了两处的贬谤”。闹了个灰头士脸,两头不够人。事后越想越无趣,又向南华经寻答案,终于明白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两个小故事,使宝玉悟出了情既可以给人带来欢乐,但同时也会给自己造成苦恼:情不都是甜蜜的。
第36回是“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贾宝玉通过所见贾蔷与龄官之间真挚恋情的一幕,认识到“人生情分,各有分定”。他被龄官的真情所震动,痴痴的回到怡红院中,对袭人说出自己的心底感受:“我昨晚上的话竟说错了,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从此以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36回)。所谓“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就是说情不能强求的。
情识(识分定)是贾宝玉在情的路上一次重要的体验。从此以后,他对大观园内外那些秉山川这灵秀的女孩儿虽然仍旧充满情意,“不失其赤子之心”,但他的心目中己清楚了各有分定的界线。他对黛玉之情走向专一,引为唯一的知己,将他们之间的“情”升华到纯真的爱情。
贾宝玉真正的情悟是在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到第78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这段时间完成的,是一个大的转折。从第53回起,贾家己开始由盛转衰。而抄检大观园是未来贾府被的一次预演,贾宝玉在这期间看到了司棋、晴雯、芳官、四的被逐和死亡,人世间的无情代替了有情、知情。《芙蓉女儿诔》中所哀悼的不是情雯一个人,也不是仅仅暗射林黛玉一个人,而是普天下所有的女子:他所憎恨、诅咒的也不仅仅是贾府或贾府中的某几个人,而是那个冷漠无情的社会和那个毫无人性的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