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玩石”-------《红楼梦》读书札记

(2013-01-13 22:55:05)
标签:

杂谈

分类: 红楼文化

说起贾宝主,就想起的他的前身和他脖子上挂的那个神秘兮兮的玉。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在《红楼梦》开篇那两段“楔子”里,是用神话的方式透露出来。首先关于贾宝玉的名字,红学界一直争论不休,认为贾宝玉是他的小名,其大名有的认为是“贾瑛”,因为《石头记》开篇就写明贾宝玉是“神瑛侍者”堕落尘世的化身。现代汉语字典对瑛的解释:瑛,美石,似玉。所谓 “贾瑛”者,一块假玉又是与石头相似也,可叹世人全不识本来面目,竟误认他为宝玉。另有学者认为宝玉名玑,隐“珠玑”,就是告诉我们《红楼梦》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书中字字珠玑,“一字不可改”。此外,“玑”字采用“拆字法”,便是“几玉”,《红楼梦》就是写几个“玉儿”的故事:通灵宝玉、贾宝玉、黛玉 、红玉、妙玉等等。他们认为贾宝玉的大名是“贾玑”,证明就是“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但是绝大部分红学家几经斟酌之后,还是倾向于贾瑛之说。理由是那个神话中写到的“神瑛侍者”,他是贾宝玉的“前身”,“瑛”字取于此。很多学者认为,瑛字具有文本根据和美学意义,比玑字更好一些。

其次,是贾宝玉一生下来就因为胸前带着宝石,那本来是女娲补天的一块“弃石”。被一僧一道用法术“幻化”之后,乘着贾宝玉出生之际含在嘴里来到了人间,经历红尘,来见证人间的“炎凉世态,悲欢离合”。他同贾宝玉的前身一样,也是一块玩石而已。贾宝玉虽然经历了红尘的“琢磨”,但仍然保持着玩石的本性。他从“情痴”走向“情识”,晴雯之死使他走向“情悟”。而林黛玉之死使他绝望,彻底地走向了“情绝”,即由“渐悟“的积累到了“顿悟”的质变。从“渐悟”到“顿悟”是植根于18世纪“没有自由意志”的文化土壤之中,彻悟的结局也只能是“悬崖撒手”。因为贾宝玉失去了唯一的知己,唯一的希望。他无路可走,只好、也只能回到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去,回归大自然。所以,当这两玩石完成在人间的任务之后,都要回归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因此,人生不能没有悟,人生也必须有所悟。只有悟,才能认识自我,洞彻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