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反思
(2014-05-13 10:50:34)
标签:
古典诗歌教学反思 |
分类: 2013年度小课题研究 |
一、只注重名句积累
在教学古诗文时,我常常把重点放在了名句解读上,并且要求学生必须背诵与默写,很多时候我忽略了学生是不是对名句理解的非常透彻,这样一来学习好的学生可能能掌握和理解,程度稍差的学生就只能死记硬背了。就是这一招,对待考试可能是可以的,尤其是在答积累与运用题时,学生可能能打得很好,但是,要是从长远来考虑,这是不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的。
二、只注重教师的讲授
这一点在我的课堂上表现的比较明显,这也可能与我的教学经验有关吧。在课堂上,我总想把我备课备到的以及讲课时想到的都告诉给学生,生拍讲课有什么漏洞,其实殊不知一节成功的课绝不是老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讨论出来的,在课堂上只有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古诗文教学更应该如此,因为古诗文的作者、内容及创作背景离我们都比较久远,所以我们在解读文本的时候,就不能太主观,不能太武断,其实只要我们分析的在理就行,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确如此,一个文本,我们的知识水平不同,我们的年龄层次不同,我们的人生经历不同等等,都可能会影响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所以说老师过多的讲授不一定是好事,他可能会禁锢学生的思维,误导学生的多样理解,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只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把握
忽视了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我在讲古诗文的时候,往往会显的很枯燥,不外乎介绍作者、理解重难点字词、解读名句命短、背诵文本等,这些都是知识层面的,掌握起来也是比较简单的。其实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度来说,我们的古典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诗词,它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不可估量的,这也是咱们中国五千年来最宝贵的文化财富。那么,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让一代一代人在这种厚重的文化熏陶下开拓创新,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