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寺庙腾云殿,文莱与中国交往悠久(10)

标签:
文莱华人寺庙华人社区浡泥国南京勃泥国王墓 |
分类: 亚洲 |
华人寺庙腾云殿,文莱与中国交往悠久(10)
腾云殿,是文莱香火最旺的华人寺庙。腾云殿的前身是建于1918年的腾云寺,后因战争被毁,1960年重建并更为现名。
腾云殿虽占地不大,也不富丽堂皇,但能体现出文莱华人虽已融入当地社会,却不忘本源和信仰。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腾云殿会举行传统活动,如灯谜会等,很有中国古风。
从庙里往外看。
在文莱45万的国民中,马来人占69%,华人11%,其他种族20%。位于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中心的“文莱中华中学”、“中华社会”等。
这是单独一处的高档住宅,挂着红灯笼,应是华人住房。
古时的文莱,叫“浡泥国”,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明朝建立不久,更是派使者向明太祖称藩。
1405-1433年期间,郑和七下西洋,明朝的国际影响力达到顶峰,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1405年(永乐三年)冬,浡泥国王再次向明朝遣使贡献土特产。作为回报,明成祖派使者册封他为王,并赐王印、诰命、锦绮采币。
为感谢“皇恩浩荡”,表达效忠之意,这位第二代文莱的国王浡泥王麻那惹加那乃,在1408年(永乐六年)携带亲属、陪臣150多人组团,前往中国朝贡。
因是第一位访问明朝的海外番王,受到隆重接待,并获大量赠品。麻那惹加那逗留数月,同年十月,准备率团回国,却重病而亡。
因爱慕中国的富庶繁华,临终前留遗嘱,希望能够“体魄托葬中华”。(见《皇明文衡·卷八十一》)。明成祖极其悲伤,不仅为他辍朝三日、追谥“恭顺”,并遵他遗愿,按中国礼仪,安葬在南京城安德门外。
由于时代变迁,曾在百余年间湮没不闻。直到1958年,浡泥国王墓被重新发现、修缮,并在2001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
文莱王室,先后几次派特使,前往南京奠祭600多年前的“先王”,两国的邦交推向鼎盛。
1991年,中国与文莱建交。2011年11月21日,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与明朝时的首都南京,缔结为友好城市。
2021年,在南京举办中文建交30周年,与南京结好10周年的纪念活动。
2018年,南京三江学院龙舟队,参加文莱的龙舟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