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5)二战潜艇博物馆,太平洋舰队纪念碑

标签:
海参崴二战潜艇博物馆太平洋舰队纪念碑俄罗斯海军官兵 |
分类: 欧洲俄罗斯 |
海参崴(5)二战潜艇博物馆,太平洋舰队纪念碑
为纪念在二战牺牲的潜艇官兵,在“太平洋舰队战斗荣誉纪念碑”广场,有座由C-56潜艇改建的实体“潜艇博物馆”。
二战期间,太平洋舰队的部分舰艇远涉重洋,其中就有C-
战后,C-56号潜艇分割成数段,运回海参崴
潜艇博物馆,是海边的岸上,就在这座小教堂的左边。可惜我当时在游船上,没有注意到它。
长77米,宽5米,高约四层楼,好一个庞然大物!虽已拉开距离,还是拍不全整个潜艇的身长。
只能斜拍,使得潜艇的视觉缩短了不少。
这是在另一面拍到的潜艇及螺旋桨,还有一位高大的洋人,顺便在当标尺,旁证潜艇的高大。
潜艇的里面,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改装成展厅模样,两壁贴满照片、图片和文字,还有各种徽章、衣物、雕塑等,以展示苏联海军昔日的辉煌历史。
后半部分,是还原潜水艇当时的部分设施。小而厚实的圆门,想进不容易。那么厚实的门,是为了防备万一部分被炸毁,另一部分还有生存的可能。
我好像就爬过2个门,进去后,又回头拍那门的背面。那么多的设备、开关、仪表盘等,密密麻麻到看着都晕。
武器库,四个鱼雷发射器,可同时携带八枚鱼雷。潜艇头部的鱼雷发射管,朝着前方。除了侦查敌情,这就是潜艇的威力所在。这艘潜艇的潜水深度是44米。
我在美国,曾进过几次潜艇,所以这次并无特别感受。玩玩可以,但要在铁棺材般的里面呆上几十天,想想都不寒而栗。
以前我认识的一位小领导,儿子是潜艇兵,说是伙食比飞行员还要好。回家探亲,都是带一旅行包各种罐头。七十年代,罐头还是奢侈品。而他们是吃到要吐,甚至连看到都要吐。
这是潜艇旁的各种纪念碑,记载着二战中的烈士名录、海军在重要战斗中的事迹,还有得到中国、朝鲜帮助的史实。
跟团游,除了快闪,就是一窝蜂的围挡住主景点,谁都看不好,更加拍不好。
因为中俄的口岸淹水,于是我们在海参崴多住了2天。那2天的费用自理,但可自由行。因祸得福,我后来又到了那儿,是路过,于是过去补拍。
原先修建这小教堂,是1907年为纪念在日俄战争中牺牲的将士。其实日俄战争的主战场,是在中国东北,争夺的是中国东北的利益,而受害的中国却无能为力的“置身事外”。
现在这小教堂的前面,是纪念广场,左边镌刻1941年,右边镌刻1945年,中央常年燃烧着长明火,以告慰着天国的将士。
潜艇博物馆左侧的大白楼,二战时,是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总指挥部,如今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总部。
导游曾一再说,千万别拍大白楼,那是太平洋舰队总部。不知是否就是这大白楼,我经过大白楼时,目不斜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几张,都是无意间的远拍。
那天路过潜艇馆,竟碰到众多海军官兵。看他们根本无感觉,于是一阵猛拍。奇怪的是,几位民间女士,在分发皮带,但又不是发给每个兵。
后来他们乘车走了,原来不是在这儿搞活动。两个摄影师,也跟着走了。
俄罗斯在露天展示的武器,都可随意折腾。一是俄人的自律好,二是人数少。要是在中国,几天就得散架,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
在游船上拍的这船,原来也可参观。因要钱,没上去,又不是航空母舰。
这都是那附近的雕塑。
附近的这涂鸦,是在怀念前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