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2)红色李巷,遗址旧居,苏南小延安

标签:
红色李巷苏南小延安地下交通总站溧水公安保卫馆遗址旧居 |
分类: 江浙皖沪 |
南京溧水(2)红色李巷,遗址旧居,苏南小延安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置溧水县。后来大多归属南京。
1934—1937年,属江宁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属茅山根据地的一部分,先后在此建立过溧高、横山、江句溧等抗日民主政权。
1949年,归属过镇江专区、常州专区、镇江地区。
1983年,江苏省改市管县,溧水划归南京。2013年撤县改区。
李巷村,位于溧水区白马镇石头寨,距南京中心城区60公里,距溧水城区26公里,属低山丘陵地区。
1938年5月,新四军东进苏南抵达溧水,建立根据地。
1941年11月塘马战斗后,新四军十六旅旅部和苏皖区委、苏南区行政公署等党政领导机关,转移到李巷及周边,溧水成为苏南的抗日中心区,李巷成为指挥中心。
在1938-1945年的7年间,这个离南京伪“心脏”最近的地方,无论多么残酷艰险,李巷始终是顽强的战斗堡垒。新四军在此建了兵工厂、被服厂、医院等,发布了《苏南施政纲领》等政策法令,开展减租减息,各项建设也如火如荼,因此被称为“苏南小延安”。
由于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李巷辉煌的革命历史长期被埋藏,除当地人,外界少有人知。2016年,溧水区对李巷进行整体改造。2017年国庆对外开放,“红色李巷”终于走出历史深巷,“苏南小延安”重回公众视野,向红色文化地标迈进。
溧水区的红色遗址,80%集中在李巷及周边。也许因为偏僻落后,李巷及周边的自然村保留了许多红色遗址,如新四军十六旅旅部、旅部医院、兵工厂、被服厂等旧址。
沿着青石板路步入李巷深处,蜿蜒曲折,多位抗战名将,在这里青砖黑瓦的民居里住过,现已恢复旧貌。
红色李巷,青砖乌瓦,典型的江南乡居,一条条石径,串起红色遗址与旧居。按经过的先后是,钟国楚旧居、江渭清旧居、梅章旧居、李坚真旧居、地下交通总站、溧水公安保卫馆、陈毅暂住地。
在参观梅章旧居时,讲解员特地说,梅章和李坚真这两位女领导,丈夫牺牲后,都没有再结婚。
新四军休养所,在附近石山下的刘家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