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句容(2)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天元宝殿

标签:
江苏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顶宫天元宝殿 |
分类: 江浙皖沪 |
江苏句容(2)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天元宝殿
道教,是起源于轩辕黄帝时期的本土宗教,自中华人文之始就随之而生。
茅山,是道教的“四大名山”之一,道教源远流长,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玉晨村)……
西汉时,陕西咸阳的道士茅盈,带两个弟弟到句曲山修炼,采药炼丹,济世救民。民间相传,茅氏三兄弟功德圆满,修炼成仙,乘白鹤飞去。当地人立庙祭祀,改“句曲山”为“三茅山(茅山有大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后人简称“茅山”。
已有4700多年历史的道教,有盛有衰,茅山道教极具代表性。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鼎盛,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素有“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
近代的太平天国期间,大部分建筑,相续惨遭兵火焚毁。
1928年,国民政府颁布《神祠存废标准》,对道教采取限制,“不是善教。应切废除。”
1938年9月,日军扫荡茅山,杀人放火,尚存的道院房屋,又被焚毁90%以上,茅山道教几濒毁灭。
文革中,又遭浩劫,神像被砸,道士下放,大量文物字画遗失殆尽。
七十年代末,道教日益恢复,政府拨款修复茅山道院。
1983年,茅山道院被国务院列为21座“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1985年,茅山试开放,单位组织去看九霄万福宫。需事先单位预约,自开客车去。作为挨着茅山的南京人,早听说那里是道教圣地。
一看就是老建筑,只记得都是青砖黛瓦,灰不拉几,不大的几进房子。跑那么远,就看了这么点,我还来回看了2遍。虽下雨,但去的人很多。八十年代,能看的景太少,何况还是“圣地”。那还是胶卷时代。
我是抱着极大的期望去“见识圣地”,非常失望。真真的是“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从外国传来的“佛庙”不仅多,且还亮眼。而本土的“道观”,不仅少,而且还小,连“圣地”也不过如此。
网上说,茅山道院1988 年正式对外开放。
时隔37年的2022年7月,随着老同事二上茅山,茅山道院的九霄万福宫,已非常壮观亮眼,有了圣地模样。当然,多为现代的重建与重修。
该宫,创建于西汉,三茅真君得道之后,初为石坛、石屋、三茅真君石像。元代延佑三年(1316年),赐额圣佑观,专祀大茅真君茅盈。
明代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又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宫内原有太元、高真、龙王五殿堂等近百余间,后经战火人祸,日渐被毁。
因位于茅山顶峰,九霄万福宫又称“顶宫”。借山势,形成了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道教建筑群落。一同事带着无人机,拍出了“顶宫”的气势磅礴。
由驾驶员操作的直升机,刚好飞过。不知是巡视,还是供人观景的。
红外墙上的4字是“上清宗坛”。茅山,是上清派的发源地,道家称为“上清宗坛”。
九霄万福宫的大门,及宫外宫里。原有宫观大都始建于唐宋以前。
三天门,又名飞升台、升表台,相传茅盈当年就是在此驾鹤飞升。后为茅山道士拜符升表之所。
道教是多神教,最大特点,凡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被百姓奉为神明,认为是天神下降以救助百姓。
三天门后面,是天元宝殿,茅山道院最大的宫殿,供奉着茅氏三兄弟的神像,人称“三茅真君”,是茅山道教之祖师,“上清派”从此声名远扬。中间是大哥茅盈,两边是二弟茅固和三弟茅衷。
在九霄万福宫前的地牌,显示靠道观这边的,属于“镇江的句容”;下台阶的那边属于“常州的金坛”。
江苏的山,多是低矮的丘陵。茅山的主峰大茅峰,海拔372米,与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连,逶迤起伏。
进、出此大门,老远就能看到高大的塔楼,无论从哪边,都拍不好。原以为很重要,上网查不到。这次细看照片,唯一的邻居是“道善坊”,那塔楼的功能,是与邻居相仿?
在“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和元符万宁宫最著名。坐观光车,从九霄万福宫到元符万宁宫。
在九霄万福宫与元符万宁宫,相互遥看到的对方。
那天我刚好70周岁,免票,但买了35元的观光车票。茅山景区相当大,乘车都来不及玩。茅山门票的上面,就是将要去看的“老子”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