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31)里斯本凯旋门、罗西欧广尝火车站

标签:
里斯本市政厅凯旋门罗西欧广场漂亮火车站葡式碎石路 |
分类: 欧洲 |
葡萄牙(31)里斯本凯旋门、罗西欧广场、火车站
凯旋门,在市中心的科梅尔西奥广场,又称宫殿广场,16世纪初建造王宫,其它重要管理机构,也建在附近。
1755年大地震,王宫夷为平地。这座凯旋门,也是地震后再建。向凯旋门走去。
凯旋门两边的6根圆柱,高11米,上面是庞巴尔侯爵等四尊雕像,两旁斜卧的人,象征特茹河和杜罗河。
顶部檐口高30米,中间是葡萄牙国徽,中间的女神高7米,代表荣耀,手持两顶冠冕,为两侧的美德和天才加冕。

大地震后葡萄牙局势混乱,国王与王室都跑到殖民地巴西,首相庞巴尔侯爵留守,大权独揽。在他的铁腕治理下,既完成了震后的恢复和重建,也出台多项措施,抬高资产阶级地位,将贵族、平民、教士三个阶层都收拾了一遍……
约瑟一世(1714-1777年),葡萄牙布拉干萨王朝第五位国王(1750-1777年在位),是位“甩手掌柜”。
当时权倾朝野的首相庞巴尔侯爵,明了君君臣臣,在新落成的广场正中,特地竖立了当朝的约瑟一世国王的骑马雕塑。


凯旋门两边的黄楼,是市政厅大楼。
广场附近的其它建筑和教堂等。
无花果树广场,大地震前是医院,震后规划成市场,上世纪五十年代改建成广场。1971年,竖立若昂一世骑马像。
若昂一世(1357-1433年),是葡萄牙最有才智的国王之一,他原是佩德罗一世国王的私生子,7岁时被封为阿维什骑士团首领……1385年继位。1387年,与英国兰开斯特公爵的女儿菲利帕结婚,并签署英葡联盟条约。
他最大功绩,是1415年占领北非重镇休达,迈出对外扩张第一步,开启了葡萄牙的大发现时代。
早在古罗马,这里是赛马场,附近有条罗西奥小河。陆续建起教堂等,广场喷泉叫“罗西奥”,于是叫“罗西奥广场”。
1755年大地震,一切被毁。现在的广场是震后重建,仿巴黎协和广场,1870年在广场中间竖起27米高的纪念柱,顶端是佩德罗四世国王(1798-1834)铜像,取名“佩德罗四世广场”。当地人还是习惯于叫“罗西奥广场”。
佩德罗四世,是葡萄牙最伟大的国王之一,内着军装外披皇袍,头戴桂冠手持宪章,体现他的多重身份和重要地位。
佩德罗四世,是若昂六世的次子,因哥哥去世成为第一继承人。九岁时,拿破仑入侵占领葡萄牙,王室集体逃亡其殖民地巴西,里约热内卢,成了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实际首都。于是巴西,从殖民地上升到与葡萄牙同等地位的王国。
1821年应葡萄牙议会要求,若昂六世率王室及众臣回国,只剩下了佩德罗,作为巴西亲王留在里约热内卢。
很快,葡萄牙取消巴西的各种特权,将其恢复回殖民地。巴西激烈反对。1822年,佩德罗顺应巴西,支持独立,自立为巴西的首任皇帝佩德罗一世(1822-1831年在任),绰号“解放者”。
1826年,若昂六世去世,佩德罗回国继位,称“葡萄牙和阿尔加维国王佩德罗四世”。但葡议会认为,他已是巴西皇帝,不能再兼葡萄牙国王。于是佩德罗只做了两个多月葡萄牙国王,被迫将王位传给年仅七岁的女儿玛利亚二世。后来佩德罗的弟弟米格尔篡权,他帮女儿夺回王位,并自任葡萄牙摄政王,1834年病死在里斯本附近的克鲁兹宫。
广场上的葡式碎石路,波浪形图案,靠航海发迹的葡萄牙,对大海有着特别的感情。据说这样的装饰,在当时是首次应用于城市路面,而现在,遍及里斯本城的各个角落。
广场旁的葡萄牙国家歌剧院,大地震后,重建于1846年。门廊顶部的三角楣内,雕刻着希腊神话中主管艺术的九位缪斯女神,上方中间是“葡萄牙戏剧之父”吉尔·文森特(1465-1536)。
建于1886-1891年的罗西奥火车站,就像宫殿一般立在罗西奥广场旁,据说是世界十大最美火车站之一。难怪我觉得这房子漂亮,主要是中间的双门好看。里斯本的地铁和通往全国的火车,都从这里发出。
罗西奥广场附近的博物馆、教堂、广场等。
看到这面古建筑的墙体,后面用铁架支撑着,不由想起澳门著名的大三巴牌坊,背面也是用铁架支撑着。
再看这波浪形的地面图案,澳门也有。因为澳门曾被葡萄牙“暂住”过446年。1553年,葡萄牙人通过行贿广东地方官,在澳门借地曝晒浸水贡物,1883年占领澳门半岛,1999年回归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