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63)中山凯旋门中山纪念图书馆新城街景

标签:
广东中山凯旋门市人大机关大楼中山纪念图书馆高楼大厦 |
分类: 长江以南 |
广东(63)中山凯旋门
中山人号称的“中山凯旋门”,实为2007年建成的市人大、市政协办公大楼,面对宽阔笔直的兴中大道。
第一次在公交车里看到,就来劲了,这也许是我看到的最壮丽亮眼的机关大楼。第二次坐车再看到,估计离住处2站,太好了,我住在老城中心的人民医院附近。
这大楼,东西矗立两座13层高楼,在第2层和第11层有连楼横贯其中,中间形成一个立式龙门,于是被人称之为“中山凯旋门”。
令人叫绝的是,白楼上,配的那红底白字的高大门联,真是绝配啊!如没红门联,那白楼,也只是有些特别的楼,我早已在其它地方见过类似大楼。
附近的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就一般了。
凯旋门斜对面的“中山纪念图书馆”,地下2层、地上7层。门厅里的马赛克壁画《香山星座》,高42.6米,是国内最大的室内马赛克壁画,而且相当精致逼真,人脸是相当难做的。另几处的马赛克画,也很漂亮精致。
2021年,孙中山诞辰的11月12日开幕。我是当年的12月24日去的,难怪感觉特别新。多个大阅览室,还有中山书房、少儿等专门的图书馆、阅览室、展厅等,有2000个阅览座位。
孙中山说过,“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最早的“中山纪念图书馆”,是在中山胜迹之一的西山,山上有宋代遗迹、明代古寺,古木参天。1935年,前任县长朱卓文之子朱腾云捐出西山土地1亩多,华侨及县人、侨商会等集资兴建,并捐赠书橱图籍等。
1936年建成2层,并在西山脚下,修建两柱通天式牌坊,坊额上刻“中山纪念图书馆”。
1937年2月10日,中山纪念图书馆开馆。本应继续修建第三层,因抗日战争爆发停止。其后,图书馆被训练团及乡镇占用。县境沦陷后,遭伪军长期盘踞。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9月重新开馆,并加建3楼,县库拨给149万元,其余均是捐助。
1991年11月,“中山纪念图书馆”迁址至兴中道,并改称“中山图书馆”。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馆名。泰国华侨陈世贤捐资100万元。
2014年,中山纪念图书馆,在原中山市图书馆和科学馆原址兴建。
附近主干道上的街景,中山电视台。
电视台的隔壁是工人文化宫。以前的中山,是个小县城,早期的工人文化宫在孙文西路,只是个古色古香的小2层楼,而现在的文化宫,好像大了十来倍。中山市,就是这么大起来了。
凯旋门前的兴中大道两旁,几座亮眼的高楼,其中有座也许是中山市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