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约旦佩特拉五彩山峦山顶上的修道院小毛驴 |
分类: 亚洲 |
约旦(34)佩特拉的五彩山峦,代尔修道院
佩特拉古城周边的山峦也很美,美到闻名于世。
看网上游记,到代尔修道院的那条山路,沿途的山形和颜色都很美,只是山路远而崎岖,五公里之长,1800级台阶。看似台阶没太多,其实有很多是山坡,有平缓也有陡坡。劝有些游客事先考虑好。
我6:00进入古城,8:20开始向山顶的修道院进军。半小时后,我就开始后悔,但又不愿半途而废,总以为很快就到,但是总没尽头,越爬越后悔,但是越爬越不能回头,因为付出的越来越多,更加骑虎难下。有人到顶爬了一个多小时,我是足足2小时才到修道院。我一直怕爬山。
才开始比较好爬,越往后越难爬。上山容易下山难,下山更麻烦,搞不好会摔跤。比如这段路,算是很好爬,注意上面的小细沙。有些比较难爬的,又陡又有沙,还没地方扶,下坡时特别容易摔跤。
有一次,我没求助,是男老外主动退回来,接我下了几米坡路,大概他也觉得很难下。很感谢他。
那里的山很好看,建议爬一段,心旷神怡地欣赏一些美山怪石,然后当机立断回头。因为到修道院,并非是爬到山顶就行,而是上上下下,越过好几道山后,最后才是爬向修道院的山顶。
下面基本按顺序上照片。从这个“室内车库”算起,气派吧,先人2000年前开凿的“古董屋”,里面停了2辆破卡车。
山道沿途,贝都因人的小摊点,有的晚上就睡在这里。
贝都因人是阿拉伯的游牧民族,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沙漠荒原地带,不受部落以外的制约。佩特拉现有两万多贝都因人,原住在峡谷的山洞和帐篷,现因佩特拉景点开发,迁至政府建造的定居点,以在景区摆摊、出租骆驼驴马等为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他们的生活也得以提高。
沿途看到的不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岩壁。
前面下山的红衣女,是我的同伴。见面问,快到了吧?同伴回道,大概还有半小时。天呐!看那高高在上的山,说不定还不止。
好像她是我碰到的第一个下山的。看到的其他人,全是往上爬的。那天,我看到的全是外国人。
终于到了。代尔修道院,依山雕凿,前有8根巨大石柱。建筑可追溯到公元二世纪早期,国王拉贝尔二世统治时期。后来在罗马和拜占庭时期,大厅曾被用作为修道院的基督教堂,故取名代尔修道院。
当时觉得累死累活爬了2小时,就看个小修道院,还逆光,冤,幸亏顺路看了山。
这次找资料,说是作为石凿建筑,修道院是佩特拉最大的遗址。当时目测,感觉修道院比卡兹尼神殿小。这次对比2处的遗址照片,发现修道院的背景是大山和天空,特别容易让人“小瞧”。最硬的是尺寸,神殿高40宽30米,而修道院是高48宽47米,确实比神殿大不少。看到了佩特拉最大最完整的石凿建筑,这趟苦没白吃。
在修道院那一片转了一小圈,不想再爬任何小山头。
抓紧下山。大概精神放松,才转为下山的外国游客就买开了。一下卖了几条阿拉伯头巾,老板眉开眼笑,还帮游客系好。
中间远处的那片山,就是佩特拉古城。
盘腿坐店的白人老板娘,玩着手机抽着烟,那儿有极少的白人,说是喜欢那儿。
在驴背上的游客,紧紧抓着后面的绳子,看来下坡时的驴背并不舒服。驮着200多斤,小毛驴也不会舒服。舒服的只有驴主人,赚了钱,虽然也辛苦。
终于到了山下,下山用了1小时20分。
接下去,是去看非常气派的佩特拉古城、古罗马时代的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