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约旦亚喀巴大清真寺简陋民居海滩海港 |
分类: 亚洲 |
约旦(31)亚喀巴大清真寺,简陋民居,海滩
亚喀巴不大,第二天,我向没去过的方向瞎逛,走了半小时,隐约看到远处有一大块白色。实在看不清,距离又很远,想了几分钟,决定还是向那边走去,城里该看的地方都去过了。运气好,竟然是座洁白的大清真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山太大,清真寺显得小了些,其实比市中心的侯赛因清真寺大多了。
清真寺的院门紧闭,清真寺又不面对大门,于是在马路的那边远拍。搞不清是什么清真寺,网上亚喀巴的资料极少。
贴着大门,拍到什么就什么吧。门卫开门出来,我比划,能在门里拍几张?看他点头,我得寸进尺的比划,能站到那个路口吗?门卫手往那清真寺一挥,那意思我可以到清真寺那里。因为不懂外语,我的比划和判断别人比划的水平越来越高。
前面是拐弯的路口,基本对着清真寺了。因为是门卫 “开恩”,我风风火火地一路急走急拍,想着很快出来。一般人,对单个的小老太太心理防备少。
我第一次带华为和OPP0两个手机,当时发现,华为的色彩好,但OPP0是新买的,其它的拍摄性能好。没想到,传到电脑上一对比,色彩的差距这么大。为怕手机被偷,重要景点,两个手机都拍几张。第一张和最后一张,是用华为拍的。
没想到,清真寺的门竟然开着,意外惊喜,立马脱鞋进屋,今天赚大了。到屋里一看,比侯赛因清真寺的室内大多了。略一思忖,赶紧先拍几张,然后一路小跑,跑到远的那一头,边跑边觉得太好笑,竟然在清真寺里忙成这般。
快拍完,门卫来了,他应该有点小担心。大概看我的鞋子在门外,自觉守规,他没说什么。我比划,再到前面绕一下就出去。
亚喀巴虽然靠海边,但天空像蒙了层红黄色尘雾。觉得远景拍不好就没拍,其实应该拍。都是光秃秃的山,自然环境也就只能这样了。
特意到门卫室表示感谢,没想到门卫热情地让我进去坐坐,先倒了桶装水。后又特意从小铜壶里倒了红茶水,又加了糖,很好喝,就是桌上的这杯红茶。看来中东人喜欢喝糖茶。他从小铜壶倒茶时,没拍,以为他是为自己倒茶。
这是在门卫室里拍到的清真寺。
在去清真寺的路上,我还进了一家约旦人的住房。那3个孩子在家门口对我笑着招手。赶紧抢拍下他们的笑脸,只一张在笑,其余的表情都有些木讷(不像印度孩子,绝大多数是戏精)。
见我继续向他们走去,他们有点不知所措地一个个返身进屋,没关门。想到包里还有几个中国硬币,准备好3个分币,我进了屋。里面黑乎乎的,感觉家徒四壁,没一个玩具。全身黑袍的老奶奶坐在床上,3个孩子安静地靠在床边。孩子一开始没拿,看奶奶微笑着,三个孩子分别接下硬币,仍然一声不吭。
想过拍照,太黑,一个极小的窗户,就靠门口那点光(难怪不关门)。过后很后悔,一方面也因为没给孩子有趣的小玩意,不好意思拍。我到印度时,特意带了些小玩意。没想到约旦有些地方这么穷,我什么也没带。但是约旦比印度干净太多。
我大概在里面三四分钟,谁都没发出一点声音,亲眼目睹,老人和孩子呆若木鸡地待在黑屋里,如若天天如此呆坐,聪明的也会变成小傻子。返回时,曾想拍那孩子家的全貌,没再看到,也许是错过了。
我在约旦12天,只进过那一家。进过那家后,原路返回时多拍了几座简陋房子。窗户不仅小,而且离地高,为防热?基本都不是玻璃窗,而是木格子窗。极少的人家有老式空调和天线锅。
是小姑娘自己要拍一张。约旦人有点点像印度人,喜欢让别人拍,只是没印度人会做戏。
以旗杆为标杆,走向海边。那高旗杆,专门悬挂约旦的旧式国旗,全约旦,只此一处升挂旧式国旗。那旧式国旗,跟现在的巴勒斯坦国旗一模一样,其中的奥秘,各方心里有数就行。
公元106年,亚喀巴就是罗马帝国的重要港口之一。亚喀巴的阿拉伯意思是"障碍"。因“亚喀巴城”, 此海湾叫亚喀巴湾。这个红海的海湾,临海的国家,左边是以色列、埃及,右边是约旦、沙特阿拉伯。
据说“红海”得名,是因为两岸红色的山岩,被太阳反射到海面,红光闪烁;其二,常有来自非洲大沙漠的红黄色尘雾,天色变暗,海面呈暗红色。其实,平时红海的海水颜色湛蓝。
亚喀巴是约旦唯一的海滨城市,兼顾着港口和海滨度假胜地。港口正中的大画像,应该是当今的约旦国王。在亚喀巴其它地方看到的国王画像。
市中心附近的游船码头。亚喀巴游船有个噱头“一海看三国”, 坐游船在亚喀巴湾里转一圈,能看到海湾两边的约旦、以色列、埃及三个国家的三座城市。亚喀巴在约旦的地理经济位置可见一斑。
看游记上都写,亚喀巴的海水迷人,我去时,看到的是灰蒙蒙的海天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