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纳华托(17)独一无二的干尸博物馆,大受欢迎
标签:
墨西哥木乃伊干尸外国人坦然面对著名博物馆 |
分类: 美洲 |
瓜纳华托(17)独一无二的干尸博物馆,大受欢迎
瓜纳华托有上百个博物馆,其中的干尸博物馆最受欢迎,因为独一无二。因为太受欢迎,买了票,还要排队等着进场。周六,有时要排一小时才能入场。这个号称全球最恐怖的十大之一的博物馆,在一次网投,墨西哥网民将它选为墨西哥最受游客欢迎的旅游点。
有人不喜欢“干尸”,这次,最后再亮博物馆里的照片。
干尸博物馆在西郊的潘塔翁(Panteón),圣保拉公墓的附近。据说伊达尔戈大市场斜对面的公交总站,有车途径博物馆。我是走过去的,凭着手机上的“干尸”截屏,墨西哥人一路把我指向了那里。这是先路过的大教堂和街心雕塑。
这应该是火车站。后面的路,就是直接面对大山。
干尸博物馆的停车场。可我却没拍博物馆的大门,一定是博物馆的大门不明显,我稀里糊涂地找到售票处,买了门票就进去了。参观出来,忘了补拍大门。
创办干尸博物馆,完全是偶然。第一具展出的是“法国医生”Remigio Leroy,19世纪他在瓜纳华托游玩时去世,遗体在地窖里放了20年,1865年出土时,身着老式礼服的尸体竟然保存完好。此事一时极为轰动,吸引了大量看客。当地人脑洞大开,公墓开始收集保存完好的遗体,就在墓地旁边,1894年向公众开放。以后,由州政府运营,逐渐演变成世界闻名的干尸博物馆。
古埃及的木乃伊,是去掉内脏,经过化学处理。而瓜纳华托独特的干尸,完全是因为该地区富含硝酸盐和明矾等矿物质土壤,干旱凉爽,自然风干而成。有些尸体连睫毛、胡须和指甲等都保存完好。
博物馆保存的111具干尸,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形态,大多死于1865年至1907年。
看网上写门票85比索,我享受老人优惠,门票25比索。不过后来有人继续进另外房间,我就不能进去。买好票,排了20分钟才进去。
墨西哥人认为“死亡才显示出生命的最高意义;是生的反面,也是生的补充。”很多白人也有同感,所以在博物馆,他们会和棺材、干尸合影。
而中国人对于死亡这一自然规律及有关物件,一律都是恐惧和害怕,不会去沾晦气。
先放几张白人带着孩子参观的画面,要说那个太小什么都不懂,小女孩是懂的吧。大人们大都看的津津有味,是在“欣赏”。
就看到这一位身着老式礼服,是那位“法国医生”吗?就因为他1865年出土时尸体完好,因此才有了这个世界闻名的“干尸博物馆”。
先放一张笑容满面的,好像就他一个在“笑”。
其他的一个个就像是经历了多大的痛苦,其实他们大部分都走得很平静,只是死后舌头变僵,颔肌变松,皮肤缩水造成,搞得大多干尸痛苦不堪,面目狰狞。
走时确实“痛苦”的三具遗体,被放置在这个玻璃柜,他们死前的痛苦被永恒地定格。左则是个孕妇,因昏迷,误已死亡而下葬。因为几同于“活埋”,这个干尸保持着她在墓穴里苏醒后挣扎的姿势。中间那具溺亡的男尸,身体僵化成青蛙模样。右边的是被捅致死的男尸,腹部的伤口在其羊皮纸般的皮肤上依然可见。
干尸的皮肤如黄色的羊皮纸,皱巴巴地包裹着骨骼。眼皮、生殖器、脸颊、耳垂等部位的皮肤薄,于是腐化得快,大多情况下,那些部位腐蚀破落成片屑和空洞。
后面一根独辫子的男人,被疑为是中国人,指的是他吗?但我觉得头骨和发型不像。因为中国男人前面的头发,也是不能修剪的。
这个展厅是夭折的孩子。
圣马丁是系列展的最后一个婴儿,他一出生就死了,离世时还没取名字。父母把他打扮成圣马丁,穿着朴素的袈裟,放上扫帚和念珠,希望他获得平和的来生。墨西哥人认为,这么做,婴儿容易升天。
镇馆之宝是个胎儿,据称是世界上最小的木乃伊。他是从19世纪60年代死于霍乱的女人子宫中取出。因为母亲死亡,胎儿也跟着死去,双双送命。站在右边的母亲,永远陪伴在他身后。
两个现代儿童,在胎儿母子俩的干尸展柜外,高兴地嬉闹,他们从小就习惯了坦然面对尸体。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