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葡萄牙登陆点500周年庆典“长筒靴”邮筒世外桃源度假地 |
分类: 非洲澳洲旅游 |
南非(9)莫塞湾、邮政树、奈斯纳小镇、豁口
从斯坦伦波斯到莫塞湾的路上,两边都是大片金黄的麦地。
可惜天上的乌云快要接到地,当太阳露出笑脸,那一大片凸坡上的金黄更美。
这应该是粮食加工厂,经常在农耕区看到。
滨临印度洋的莫塞湾,是葡萄牙人登上非洲大陆的第一站。1488年2月3日,葡萄牙人“好望角之父”迪亚士,在绕道好望角时遇到特大风暴,当他们侥幸逃离风暴后看到了陆地,靠岸上去后遇到的是牧民,于是将此称为“牧人湾”(莫塞湾)。迪亚士虽然没能到达印度,但他是打开欧洲通往印度航线的开拓者。
这就是莫塞湾的印度洋海浪和山顶灯塔,小镇里的教堂。
为纪念“迪亚士发现好望角500周年”,1986年7月,在葡萄牙人和南非的葡萄牙后裔倡议下,通过募捐,在葡萄牙复制了“卡拉维拉帆船”。
这种由葡萄牙人发明的操纵性能好的中型船,被葡萄牙和西班牙航海家普遍采用。现在的这艘船上,只是增加了导航系统等安保设施。1987年7月17日,葡萄牙王后为“迪亚士号”主持下水的剪彩仪式。
1987年11月8日,居住在南非的葡萄牙后裔船长,带领17名船员(经过三个月训练),从里斯本出发,沿着迪亚士当年的航线,经过3个月航行,特地在1988年2月3日抵达莫塞湾,受到隆重的欢迎仪式。船长受到南非总统接见。葡萄牙和南非两国都举行了盛大庆典活动。
“迪亚士号”开到南非后,赠送给南非作为永久纪念,存放在迪亚士博物馆。这间房屋,应该是特地为“迪亚士号”量身定做的。因为不是文物,可以登船仔细观看体验。
博物馆竟然还有中国的青花瓷,因为太新太漂亮,应该是个假古董。
草地上的鲸鱼巨大头骨。
1500年,阿泰德船长将一封家书塞进旧的长筒靴,放在这棵大树下又匆匆出海。当地黑人从不穿鞋,再说一只鞋也没用。
1501年5月,一位东印度舰队的指挥官发现此信,把信带回欧洲寄出。
之后,往返此地的船员纷纷仿效,于是这棵大树便成为书信传递站,“邮政树”由此得名,被誉为非洲的第一个邮政局,南非的第一座邮局也因而在此设立。这棵学名为“乳树”的大树,是一种能分泌乳状物的高大热带植物,已有500多年树龄,枝繁叶茂,根干纠葛、浓荫蔽盖,俗称“牛奶树”。邮政树旁边的纪念碑和石牌上,镌刻着邮政树的史实。
现在,树下专门建造了“长筒靴”邮筒,供人使用和观瞻。游客可将邮件投入“长筒靴”邮筒,邮局每天收走邮件,盖上“英文的‘老邮政树邮局’和大树图案”的纪念邮戳,然后分发世界各地。
奈斯纳,是荷兰语“漂亮、美丽”的意思。虽然是荷兰人起的名,但真正成为度假胜地,是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之子乔治克雷斯建房造屋开始。奈斯纳小镇中心的大门口、商业街。
没想到,这一家3只“锅盖鱼”,就在半尺深的水里休闲。旁边还有很多,看来它们是浅水鱼。
奈斯纳小镇,坐落在奈斯纳河入海口的北岸,奈斯纳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中,海滩、泻湖、山林、花草,素有非洲瑞士之美誉。湖滨高级度假别墅林立,码头内帆樯林立,湖边停泊着私家游艇,是著名的度假胜地,世外桃源。
坐船游湖。我们团有对聋哑夫妇,先生性格外向,特别喜欢热闹喜欢“说”,随身带着纸笔,与人“笔谈”。有网线的地方就“微信”。
这是他们在船上“笔谈”,于是大家都知道了,他俩是聋哑学校的同学,青梅竹马,老丈人在江苏省委工作。都是小时候打针致聋,生的一儿一女、四个孙子女都能说话。他们跟团已经去过很多国家。
坐船主要是去欣赏湖水汇入印度洋时的奈斯纳岬角,也就是去看豁口的特殊景观。就是这两边的岬角,还有远处看不清的大岛礁,成功地阻挡海浪的冲击,保证了这片泻湖的水平如镜。
随着游船的向前和掉头回去,这就是我看到的不断变化的“豁口”。
我们下船时,小镇中心的大门口已经亮灯,很是典雅。
在奈斯纳小镇,我们住的旅馆虽也就3层,但是很有特色。这就是旅馆的里里外外,以木头和花玻璃引人瞩目。
当地黑人乘坐的小卡车。街边的大旅馆。
第2天早上离开奈斯纳小镇。路过一个海湾,导游让我们下车看海湾,那是个有块铜制标志牌的海湾,应该很有名气。
我们去的是飞机场,飞机场玻璃上贴的亮眼标志,隔着玻璃看机场上的飞机。
站在最前面线外的是地陪导游,他是送我们上飞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我们将由领队带着,飞往南非的行政首都约翰内斯堡。
早上7:30往机场赶,本该11:00飞,结果是14:30才起飞,晚点3个半小时。意味着,我们后面少玩3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