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47)阿姆利则金庙美轮美奂,夜景如仙境

标签:
阿姆利则金庙神池锡克教圣地 |
分类: 亚洲 |
印度(47)阿姆利则金庙美轮美奂,夜景如仙境
阿姆利则是印度的锡克教圣城,金庙美轮美奂,夜景幻如仙境。
那纳克创建锡克教时,由于追随他的弟子都自称是“锡克”,意为“门徒”,因而被称作“锡克教”。
当年只是印度教改革派分支的锡克教,经过几代教徒的不懈努力,最终于16世纪发展成完全独立的宗教。第4代祖师罗姆·达斯修建了一座水池,名为“花蜜池塘”,“阿姆利则”由此得名。
据说阿姆利则曾是锡克教第一代祖师那纳克修行之地,1577年第四代宗师罗姆·达斯建造,第五代宗师阿尔琼·德沃发展,以后历代宗师、国王都做了贡献。现在,锡克教(Sikhism)是印度一个比较大的宗教,世界十大宗教之一。
阿姆利则金庙(Golden Temple Indiaa),是锡克教第5代祖师阿尔琼1589年主持建造,1601年完工,迄今已400年。其间,金庙曾屡遭劫掠,又几经重建修复。在1830年重修时,用了100公斤黄金使其表面璨然耀眼,因此有了“金庙”的俗称。
总面积10公顷的金庙,内部呈长方形布局,中心是人工开凿的1500平方米的“神池”,水池四周是大理石铺成的步道,金庙巍然屹立在池中,白天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夜晚在月光和灯光下璀璨夺目。
金庙的上半部通体镏金、贴满金箔,庙顶是圆形穹顶和四周环绕的圆塔寺顶,里面也是金碧辉煌,共耗费750公斤黄金,神圣庄严,极尽奢华,被誉为“锡克教圣冠上的宝石”、“上帝之殿”。金庙的几面是不一样的。
这座融合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风格的建筑,分为三层,第一层是教徒祈祷大厅,以大理石铺地,嵌有几何线形不规则图案,豪华四方大理石柱分布在四周,柱上雕有美丽的对称花纹,凹凸棱角。第二、三层为经室、圣物室、博物馆等,奉有1604年放置的《阿低格兰特》根本经典,置放在神圣的祭坛上。
在金庙里面,大主教端坐在神坛正中,接受信徒朝拜。(金庙里不准拍)不过仪式基本跟新德里班戈拉•撒西比锡克教谒师所一样。虽然这座湖中央的金庙,比新德里的谒师所神庙小多了,但在整体上,是印度锡克教最大的神庙,这儿也是锡克教的总部和行政文化中心。
这座锡克教徒的心灵圣地,现今也是印度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天吸引着无数教徒和游客,人头攒动川流不息。
锡克人大都非常努力而能干,是印度最富有的群体。位居要位的人也不少,比如前总理辛格。要知道,印度是印度教的天下,现在的总理莫迪就属印度教。
在金庙,什么都免费,存鞋、借用头巾免费,包括免费的食物和住宿。很多锡克人干脆就“住”在这里,当然大多是随地而卧,不过都是睡在地毯上,周边也很干净,比印度其它城市流浪者的生活条件好多了。
金庙还特意为背包客免费提供15个床位,离开时适当捐赠。因为时间紧,我没看到免费床位是种什么样。
大门口的存鞋处,大而有序,最后凭号取鞋。因为金庙24小时开着,存鞋处也24小时开着。
有游客写“赤脚从门口的水池趟过,以表示对锡克教宗师的敬意”。我只能说他的想象力太丰富了,其实那就是洗脚水,为了保持金庙的清洁,有好几处,有的还是温水。
这个神池中的水被锡克人奉为圣水,世界各地的朝圣者都希望在“神池”沐浴净身,相信池中之水能包治百病。这里的池水很干净,里面还有观赏鱼。不像瓦拉纳西的恒河水,本来就脏,印度教徒们还在河里又是擦肥皂洗澡又是洗衣服,脏上加脏。
远远看到一堆人在一小块地方,脱衣准备下水或上岸。难道那一块的风水好?后来路过那里恍然大悟,原来那里有毛玻璃挡着,还有挂衣服的地方。要是印度都是锡克人的管理方法和生活习惯,印度就不会脏的不成样了。
看这个锡克教徒往包头巾里塞什么,是手机。原来包头还可以当口袋,想必,有人的包头里藏着钱。
因为男人包头巾特别显眼,于是很多人以为印度人都包着头,其实只有锡克教徒才包着头,是印度最容易辨识的族群。他们还蓄长发、长须。胡须不能剃刮,但能修剪。包头的头巾可以五颜六色。据说,有人的头巾可达30多公斤。包一次头巾是很耗时的,现在简单方便了,有的制作成了“帽子”,直接一戴就行。
这位老者仙风道骨,缠着这种样的头巾,不知是否也是锡克教。就这种样定心坐在锡克教的圣地,按理应该是锡克教徒。
“神池”旁边的广场可以随便走,可大家都走在地毯上,没什么规定,只因为大理石的地面实在是凉,大家都赤着脚,连袜子也不能穿,地毯上暖和多了。
当时是12月下旬,衣服都穿的这么多了,连赤脚的当地工作人员,都踩在铺着棉垫的木板上御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