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久拉霍(33)参观神庙里的学校,被捐款

标签:
克久拉霍教堂学校捐款扑克牌 |
分类: 亚洲 |
克久拉霍(33)参观神庙里的学校,被捐款
在西庙群公园的附近,有座高高耸立的黑圆顶神庙,很是亮眼。
走进神庙门看到,历史悠久的老神庙关着,而老旧的神庙附属房间,现在都是教室,光线昏暗,洞窟一般。低年级的学生席地而坐,高年级的学生有简易桌椅。原来神庙的院子里面是座学校。
正拍着,一个老师(也许是校长)向我走来,原以为是不准拍,谁知他笑眯眯地邀我跟他去办公室,不好意思不去。因为他过分的热情,我有了“捐款”的思想准备,躲不过,就捐100卢比。
那人见多识广,一看就知道我不懂英语,所以他一言不发,只是比划。他在办公室里,热情地指这指那的让我拍。原先办公室里有2人,见我进去,先后离开。这是我在印度参观的唯一学校。
他拿来一个本子,那个本子里,写过字的最后那一页上,是个中国人用中文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最后面是写捐1000卢比。“1000”,哪个国家的人都认识。
我简单写了几行,拿出100卢比(10元人民币)。那人不高兴地收下钱,当场就拉下脸,应该是我“没达标”。
本来我只捐100卢比,挺不好意思的,见他变脸,我反而释然。不管怎样,我还是捐了一点点,双方都不至于太难堪。受捐方,即便心里再不高兴,挤不出一丁点笑容,那也用不着当场翻脸啊,我又不欠你们印度的教育经费。你一张口,我就该掏大钱吗。学校缺钱找你们的国家去啊,你们国家钱多的,多到一天到晚高价买军火,怎么到了教育,就缺钱了?!
在网上搜资料,无意中看到跟我一样,因为看神庙,也误进了那学校的小伙子,他很坚定地一分不捐,挺解气,又不欠他的。
摘录那小伙博文的片段:“我来到他的办公室。就见他拿出一张白纸,让我写点什么。我说自己只会一点点英文,他说那就用中文写。我是很为难,但又盛情难却。于是写了如下字句‘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好!很荣幸来到刻久拉霍的小学校园。我感受到了你们的历史和文化。祝你们天天快乐!来自中国的朋友。’
没想到那位校长接着支支吾吾的说道,可不可以帮助学校买一些书和文具什么?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埋伏”在这里。不过此时我很清醒。我很客气的告诉他,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游客,没有那么多钱。我实在帮不了你的忙。当然我的内心也告诉我,这是你们印度政府该做的事情,我来印度旅行本身就是变相在帮助你们。如果真的献爱心,我还是给自己祖国西部地区那些贫寒的孩子吧。
我快步走出那座神庙,心中却五味杂陈。不是我没有爱心,而是这个世界太复杂太不公平,我爱莫能助。”
顺便提一句,印度的文盲那个多啊,有资料说是二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三。因为我不会英语,也不会用导航,难免要用字条问路,跟印度人打交道。我亲身经历的结果是,开突突车的、大多出租车司机、体力劳动者、很多保安,基本都是文盲。要是他们稍微有点文化,就不会干那些职业。如果你在小店里碰到识字的,那一定是老板,如果是不识字的,一定是伙计。而且我碰到的那些文盲,大多是年轻人。所以印度的教育,不像有人夸的那么好。
按印度官方的统计,文盲没那么多,是因为,只要能签名,就不算文盲。
有一次在火车站碰到一个识字的(只有那一次我是预定的旅馆),当时我还想,终于碰到一个识字的突突车。谁知,他把我引到一个突突车前就走了。看来,他是突突车们“合资”聘请的“口头翻译”和“调度”。
这是那学校外面的小街,才在街上站了会,我们中的美女,立即就被印度的小男生相中,当爹的上前接洽,美女欣然配合拍照,皆大欢喜。
我在街上买了2副具有“克久拉霍特色”的扑克送人。开价是500卢比2副,成交价是100卢比。图案不错,但是纸质和印刷很差。估计同事也打不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