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瓦拉纳西到刻久拉霍,遇众多驴友//克久拉霍(29)
标签:
克久拉霍火车驴友克久拉霍火车站印度火车 |
分类: 亚洲 |
克久拉霍(29)从瓦拉纳西到刻久拉霍攻略 ,遇众多驴友
克久拉霍只是个小镇,因为古神庙是世界遗产,更因为古神庙是“性爱神庙”,因而吸引外国游客无数。
从瓦拉纳西Varanasi到刻久拉霍Khajuraho,距离四百多公里。火车不是天天有,每周只有一、三、六三个班次,夕发朝至,约开12小时。我从瓦拉纳西到刻久拉霍,是周三的21108次火车,应该是17:45开,5:20到,在火车睡一夜就到了。我定时4点半起身,准备下车,结果晚点2小时,7:30才到。
下面是出发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个神庙般的火车站。




在瓦拉纳西上车,因一时找不到车厢,因而稍迟进车厢,,我高兴地发现,我那个卧铺隔档里是5个中国美女,她们也很高兴。而且那车厢,还有几个中国驴友,他们好像互相都认识。那条铁路线是专为游客建的,又是隔日开,所以众多中国散客能够汇聚在一起。
我的那次火车是三等三层空调卧铺车厢(3AC)下铺,票价1065卢比(人民币110元)。有人问我的票价是多少,我拿出火车票,她看后说,她的比我便宜,她是在街边的购票点买的。因我是在外国人购票中心买的,肯定贵。(我在网上看到的就是此方法,那时,在印度的火车票我基本全买好了,就没细打听街边售票点)。
车票上的乘车日期、时间、车次、车厢等用圆珠笔画的,都是售票员特意标上的。

说起到印度,是我自由行后故事最多的国家,其中有一部分,是发生在国内驴友之间。
大家互相介绍时,都是说自己从哪里来。包头人四十多岁,其他人大多是三十岁以下。她一说完自己是内蒙的包头人,紧接着就说,你知道包头吗?
我虽然觉得有点奇怪,但立马有点卖弄的回道,知道,包钢(包头钢铁厂)。
她笑道,你是第一个知道包头的,其他人都没听说过。
这大概就是年龄的原因吧,像我们这些退休的,在小学地理课上都学过,那时的包头和包头钢铁厂名气很大。而现在,包头确实默默无闻了,难怪年轻人不知道。
另2人,说着说着,说起她们15岁就工作了。15岁,也就是初中毕业,城里的孩子是不会工作的,难道她们是打工妹?我还是第一次碰到自由行的打工妹,厉害啊!她们绝对是打工妹中的佼佼者。
我在家里,一直开着收音机听新闻台,其中听说过,城里的年轻人不忙着工作,先跑国外自由行;到国外打工的农民工……就是从没听说过自由行的打工妹。佩服,是真心的佩服,这都是些先锋、胆大、聪明、特别能干的女孩,她们完全靠自己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她们并不忌讳自己的“打工妹”经历,当然,大家谁也没提“打工妹”3个字。
后来我和她们在一起几天,亲历了她们的聪明和能干,年轻人的塑造性是真大,现在她们就是标准“城市小姐”的模样和做派,而且比城里人更像城里人。
后来一城市女孩过来闲聊,大概她很少遇到我这种奶奶级的独自游。后来得知她的心情不好,已经不好到忧郁,本来都要结婚了,因男方父母的坚决反对彻底分手了。
她说,这次到印度,就是出来散心的。现在她已经很理解男方父母为什么反对了,是她自己当时太作,可惜为时已晚。
我表示没看出她的忧郁,也丝毫没看出她是个“作女”,看上去完全是个开朗热情懂事的女孩。我不是敷衍,是真的这么觉得。
她说她现在彻底变了,随即拿出手机,翻找出她过去的老照片,应我的要求传给我下面2张,并同意我可用在博文里。下火车后,就没见过她。快2年了,这次写此文,在朋友圈里刚好看到她用的是澳大利亚的微信号,她应该早已走出心理阴影,因为她天性开朗。


看出跟我坐一起的都是独自一人,于是我提出跟她们一起走。因为KHAJURAHO火车站,距离克久拉霍景点还有10公里,我也没预订旅馆。
这是她们在火车站出口处,跟突突车讨价还价。最后6人分坐2辆突突车。一分摊,车费就省多了。结果在克久拉霍的两天里,都是距离很远的突突车,我统共才花了150卢布。要是我一个人玩,车费起码翻两番。




我们住在离景点还有些路的旅馆,是个才盖不久的新旅馆。我与另一人合住双人间,我付300卢比。(以前我都是一人住双人间,所以最低的房租也要700卢比)。



我还是第一次,中途跟人结伴走,轻松而高兴,一切都由那帮能干的年轻人操办,我一声不吭地跟着就是。这是他们5人在旅馆的附近买食品充饥。我主要是随着右边的那3个美女,后来还一起去了阿格拉,因为事先都买了同一趟火车。


因为前面写到KHAJURAHO火车站,就继续介绍这个火车站。因为克久拉霍只是个小镇,以前只通汽车。现在从瓦拉纳西到刻久拉霍的铁路线,是专为旅游而开的。虽然候车室的外观很有克久拉霍的特色,但整个建筑比较小,可站台却很宽大。




这是要乘火车离开克久拉霍时拍的。一般下车时,是没有闲情雅致拍车站的。而上火车时要等火车,也就有了大块的闲空。一列火车刚过,下车的大多是农村人,看他们的行李,大多是各种的废弃编织袋,就跟前些年的中国农民一样。我在印度乘过8次火车,就看过这一次最农民的乘客。



看看人家印度的女同志,头上顶着那么大的包,一只手还要忙着帮孩子。



热带的印度人,特别怕冷,把一块大毯子裹身上御寒,照片拍于2017年12月15日。印度人能把那毯子裹的合身好看,他们平时就是这样把毯子当衣服的。毯子也可以这么铺在地上,坐躺在毯子上。印度人平时就这样,在我们眼中的床单、毯子、大围巾等物件,其实也是衣服。在这方面,印度人的利用率真是太高,也特别方便,一物顶多物。


这列空车停着,门开着,特意上去看新鲜。我在印度坐过8次火车,都是卧铺,这还是第一次到硬座车厢。最引人注目的是车顶的摇头扇,竟然多到有点密密麻麻的感觉,这就是热带国家的特色。当然,也可以说是落后的现象,一个夏天都能热到50度的地方,竟然还只能吹电扇,而不是空调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