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拉纳西(20)恒河夜祭是印度教最壮观仪式
标签:
瓦拉纳西印度教夜祭恒河夜祭2千年如一日 |
分类: 亚洲 |
瓦拉纳西(20)恒河夜祭是印度教最壮观仪式
瓦拉纳西,是位于恒河边上的印度教圣城,是印度教徒一生中必定要去朝拜的地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瓦拉纳西在恒河边有64个码头(河坛),每个河坛Ghat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功用,最著名的达萨斯瓦梅朵河坛Dasaswamedh Ghat,因每晚都举办恒河夜祭,通常被游客叫做“夜祭码头”。
这个码头的白天,也非常热闹,去那里沐浴圣水澡的人特别多。码头上的部分建筑和神庙。



恒河夜祭,是印度教徒赞美和感恩恒河之神的祭祀,相传两千多年如一日的举办,风雨无阻。仪式中,教徒通过祈祷和歌颂,展现对神的崇拜和尊敬,也视为与神进行沟通的一种方式。
恒河夜祭的具体时间,随季节而变,夏季晚7点半,冬季晚6点开始,持续1小时。我去的2017年12月10日,晚6:10,正式开始。
每晚天黑之前,打扫冲洗河坛,布置祭祀木台,摆放好各种使用的法器及物品,祭司们沐浴更衣。祭司先后使用的各种法器有:眼镜蛇灯、火烛灯塔、海螺号、牛尾拂掸、孔雀扇等法器。






夜幕就要降临,众多教徒与游客汇集在四周观看,因为是祭祀恒河,祭司的表演大多是面向恒河。祭祀台的左、右两侧也可观看。我是坐在祭祀台后面的大片看台,也就是高台阶的这边。
我刚去时吓了一跳,好像前面都站满了,就我这矮个子,还能看到什么。我不甘心地继续往前走,没想到,前面的好位置,塑料白椅子空着不少。这些椅子都是随便坐,先到先坐。


我立马反应过来,我在后面看到的那么多人,基本都是深色人种,也就是贱民,印度的低种姓人。
注意看下面的照片,全是深皮肤的人,就这么个悲哀的社会,反是西方人极力夸赞的民主国家。我当时只是想拍人多,没想到,拍到的全是一出生就被打上了贱民标签的人,永世不得翻身。无论什么热闹,贱民们都“非常自觉”地站在最外圈。我问华人,如何分辨低种姓人,华人说,皮肤特别黑的,基本都是。


白椅子上坐了不少人,我随手拍了几张周边,都是白色或浅色的印度人,全是高种姓的印度人。这就是印度的“平等”,已经习惯成自然了。


一开始我是坐在后面,后又向前找。一个人好找座位,我在第3排的过道,找到了一个很好的观赏位置。

婆罗门是印度的最高种姓,夜祭是由七名婆罗门的青年祭司主持,年轻高大帅气的祭师,身着华丽的神服,上是粉衣,下围黄色基笼。七名祭司面对恒河站成一排,一边吟唱一边击掌,肃穆庄重神秘。

随后,祭司们回到各自的祭台前,伴着叮叮的摇铃声,一边吟诵着一边拿起点燃的烟香、发烟铜罐、火烛灯塔、眼镜蛇灯,以及铜铃、海螺、孔雀扇、牛尾拂掸等法器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舞动,并抛洒圣水和鲜花花瓣。

神坛上方的灯架子上,悬有铜铃,由祭司指定坐在木杆下的人拉绳摇动,于是,配合祭司的祈祷,不时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铃声。拉铜铃的人,是会受到祭司的赐福。





恒河夜祭虽是免费,但并不妨碍收小费。这是到座位上收小费,没想到他们迫不及待地当场数小费。也许是习惯,也许是大庭广众之下,不好搞鬼。




因为天黑,也因为祈祷繁复太多,我提早走了。后来在网上看到,仪式即将结束时,现场气氛被撩到高潮,所有人都站起来,面对恒河挥舞双臂高声呼喊,赞颂伟大的恒河。随后人们向圣河中倒入牛奶,放下各种花灯。可惜,我错过了。
回旅馆时,我看到另一个祭祀场所,明显比前面我看的要小。原来这里有2个祭祀场所,紧挨在一块,一大一小。我前面拍的是七个祭祀台,应该是正宗的。下面的这个是五个祭祀台,看台的地方也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