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各答(11)市中心大市场,小心奸商,人力三轮车

标签:
加尔各答商场奸商头顶货物人力三轮车 |
分类: 亚洲 |
加尔各答(11)市中心大市场,小心奸商,人力三轮车
加尔各答市中心的大市场,是个繁华的老市场,不知具体叫什么市场,都是殖民时代的漂亮建筑。那一大片商家云集,其中有些大概是机关和公司。
去印度前,就听过当事人的受骗亲历。快进市场前,我妹妹对我进行“战前提醒”,上次到印度,她最喜欢的一条羊毛围巾就被掉了包,那条也最贵。
我在国外是玩玩玩,我妹妹出国是买买买。这是她在买羊毛围巾。印度的羊毛围巾很大,所有印度人的身上,都有个这么大小的围巾,一个还能当盖被和铺单的围巾,只是材料和质地不一样。
我妹妹买了4条100至400人民币的围巾,准备走时,附近店铺的人(应该是一个家族),几次三番往这店铺送其它图案的围巾,这也是一种经商方式,以便让这个顾客再尽量多买一些,我妹妹真的又买了几条。
我妹妹让我先把前面的货收好,但我拿到手的是3条。我竖起4个手指,那个给我货的店员,补递了那条围巾,连掩饰“现场被抓”的表演都没有,只当什么都没发生。
明知我一直在盯着,他还是忍不住当面骗,明目张胆。他们已习惯了这种连卖带骗的经营方式,要是什么手脚都不做,他们自己过不去。最主要,是没人去追究他们。奸商们经常搞的是联手“合围”,让那一个顾客顾此失彼而轻易受骗。
商场里和街上的经营摊点。这种样的大气球,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因为买了东西,于是去坐人力三轮车。这种洋盘的三轮车,真的是不舒服。看上去,坐在车上的人是高高在上,可要爬上去也不易啊,而且还得转身才能坐,转身也不易啊,站脚处还是小斜坡。那个凸出的坐垫,里面不是海绵,而是硬硬的,坐上去,人不由自主地就往下滑,根本坐不住,脚要蹬住前面。印度人是不会去考虑乘客的舒适度而改进什么,一切都是照旧。
只有车夫抬起拉杆,人才能坐稳。我第一次坐时,当车夫把拉杆一抬起,我忽地往后一仰,吓了一跳。看看下面坐垫的角度就知道,人从往下滑到突然一下往后仰是什么感觉。后来我第2次坐时,没了第1次的忽悠感,但还是很不舒服,因为车的后背很低,人不可能往后靠。反正就是不舒服,从上车到下车就没舒服过。
这是为我们拉车的,在我们找他前,他就这么一直专注着警车头,虽然赤着脚,但自己拾掇的很干净。其他3张,是坐在三轮车上拍的。
这种三轮车,其实坐两个人都有些挤,而这3位
丰满的女士挤在一辆车上,车夫累就算了,其实她们3人也受罪,左边那个女士的双手双脚,都在为自己能坐稳而努力,还不如自己走路舒服点。
去印度前在网上看过这药店,看过从楼上窗口传药的照片。这家药店是在市中心的大马路,顾客挺多,但店面很小,柜台和橱窗里大部分只是样药。每当要什么药,店员不太响的一叫,很快,有时几乎是话音刚落,药品便自上丢下来。我抢拍了几次都没成功。这家药店的印度人,相当的聪明和能干。
在大市场和汽车站附近,头顶货的特别多,不过想要抓拍有趣的并不易,而且他们的步速快,就像是小跑,来不及拍。印度人好像只会用头顶,而不会肩扛、手提和背背。头顶的一大好处是,不占地方。大家都提过水果,知道水果是死重死重的,这么一大盆水果得多重啊。
在市中心的这家食品店和饭店吃过3次,是华人推荐的。吃了一会,才想起来拍照。盛放点心和米饭的餐具很绿色,特别是那个盛放点心的盘子,就是用树叶压模而成。并不是他们的环保意识强,而是沿用以前的习惯,是物资不发达的原因。有时的落后,并非全是坏事。
离开加尔各答后的二十几天,我就再没吃过一丁点肉。印度是个吃素的国家,我也就彻底入乡随俗了。也许是因为天热,对肉也不馋,反正有鸡蛋,到处都有鸡蛋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