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格(20)犹太区、约瑟夫城、杀犹销债、巴黎大街

标签:
犹太人犹太区教堂街景建筑 |
分类: 欧洲 |
布拉格(20)犹太区、约瑟夫城、杀犹销债、巴黎大街
布拉格的犹太区,又名约瑟夫城,是布拉格最小的城区。
犹太人早在10世纪就已在布拉格定居,因布拉格是欧洲南北商路上的重要贸易中心,而犹太人擅长贸易流通。当一个社会发展的时候,他们需要犹太人的智慧和努力,而当社会发展起来之后,犹太人的富裕就开始遭人嫉恨,以致于犹太人在千年的历史中,几乎被全世界驱赶、蹂躏和屠杀,似乎没受到神明的眷顾。
1096年,十字军集体屠杀犹太人,存活的从此被集中在“隔都”里,就是被围墙包围、行动受限的狭小区域。
欧洲数次暴发黑死病,但他们不从饮食、卫生找原因,而怪罪于犹太人下毒,煽动反犹情绪。杀犹太人销债,是欧洲的老传统,后来的纳粹屠杀犹太人也非偶然,而是有广泛和深厚的社会基础。
1346年查理四世登基(捷克的国父),1347年欧洲发生第二次黑死病,各国无一幸免。但犹太人的患病率远低于基督徒,一来他们被隔离在犹太区,二来卫生习惯好。而基督教认为不洗澡的才是好教徒,由此可想象其它的卫生习惯。
布拉格的教士通过散布犹太人亵渎神灵和下毒,普通百姓因为愚昧,而精明的统治者心中有数,对屠杀熟视无睹,因为杀了犹太人,既可销债,还能没收财产,一直到查理四世从犹太人身上赚足了钱才下令停止迫害。
1378年查理四世死后,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位,除了在杀犹敛财方面像父王,治国上乏善可陈。
1389年4月18日复活节,因对生存环境的愤怒和不满,导致对犹太人的公开大屠杀,犹太区的建筑被点燃,1500人被杀,妇女和儿童被强迫受洗皈依基督教。
最终,那位扶不起的阿斗被贵族们关进监狱,出狱后又被自己的弟弟监禁,王位落入弟弟西吉斯孟之手。
这个隔都在16世纪末繁荣一时,当时的犹太市长莫迪凯•梅塞尔成为财政大臣和大富翁,他出钱帮助隔都发展,17世纪被认为是布拉格犹太人的黄金时代。
1745年,玛丽亚•特蕾莎女王当政时期,曾在布拉格驱逐犹太人,随后又允许犹太人回到布拉格。1848年,隔都的大门被打开。1850年约瑟夫二世当政时期,犹太区更名为约瑟夫城,他发布宽容令,准许犹太人可以住在隔都以外。
1893年到1913年,布拉格模仿巴黎进行城市改造,将犹太区的大部分拆除,只剩下6座犹太会堂及老犹太市政厅、老公墓等。
1939年捷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后,犹太人遭遇灭顶之灾,先是被强迫佩戴“J”字母或黄色六角星标记,后被德国纳粹和捷克宪兵不断送到捷克的特莱辛施塔特集中营,有的被送往波兰灭绝营,有的从事劳役致死。
二战后,布拉格的大部分犹太人移居国外。2006年,犹太社团登记入册的只有1,600人。
下面就是6座遗迹之一的犹太会堂,当时看很多游客围着这座不起眼的建筑,猜到不同寻常,于是多拍了几张。在二战中这些能奇迹般保存下来,因为德国曾想用它来兴建计划中的“灭绝种族博物馆”。
当时并不知我是到了犹太区,因为没看到什么犹太符号。我只是追着漂亮的建筑走,错过了犹太区的博物馆、老公墓,但是幸运地看到了和犹太会堂在一起的老犹太城的市政厅。不过,当时只是按照“漂亮”的标准拍照。凡是“豪华而漂亮的建筑”,即便不是“身世显赫”,起码也是大酒店、大商场。下面的钟塔和红屋顶灰楼,就是老犹太城的市政厅,建于1586年,文艺复兴风格,18世纪修建了洛可可立面。是当地犹太社区的集会场所,对公众关闭。
在犹太区都斯尼大街Dusni
St.和维森斯卡大街Vezenska
St.的交汇处,有座12英尺高的有趣铜雕,卡夫卡骑在一套西装空壳的肩上。卡夫卡是出生在犹太区的犹太人,难怪他的塑像会放在这里。卡夫卡是捷克最著名的作家,弗朗茨•卡夫卡学会每年授予卡夫卡奖得主的奖品,就是这座雕像12英寸的缩小版。
1893年,布拉格模仿巴黎进行城市改造,随后的20年,犹太区的大部分建筑被拆,当时正值欧洲新艺术风格盛行,许多新艺术形式的建筑应运而生。现在,布拉格最著名的奢侈品专卖店和高档餐厅也云集于这里的巴黎大街,奢华鲜亮。
因为靠近老城广场,有些建筑就在老城广场的边上。下面是犹太区、巴黎大街及老城广场附近的漂亮建筑。
犹太区就在道夫音乐厅、老城广场的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