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4)库特纳霍拉前世今生,詹姆士教堂、街景

标签:
大教堂世界遗产古建筑街景 |
分类: 欧洲 |
捷克(4)库特纳霍拉前世今生,詹姆士教堂、街景
别看库特纳霍拉现在仅是个2万人的小城镇,历史上,曾因有银矿这个聚宝盆而盛极一时,是个仅次于布拉格的大城市。因为国王也居住过,还当过皇城。
1995年,库特纳霍拉包含圣芭芭拉教堂在内的古城中心和塞德莱茨的圣母玛利亚大教堂,被列为世界遗产。
这座被誉为“小布拉格”的库特纳霍拉,12世纪由日尔曼人作为定居点而创建。13世纪初,因在库特纳山发现银矿而建镇,13世纪末,逐渐发展成为波西米亚王国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布拉格。14世纪时银矿生产达到颠峰,每年可挖掘6吨白银,成为铸造银币的重镇。库特纳霍拉最兴旺发达的时期是14世纪前后。
到了15世纪20年代,由于胡斯战争,该城的大部分日尔曼人被杀,城市开始衰败,1504年以后银矿枯竭,库特纳霍拉渐渐失去重要性,铸造厂在1726年关闭。
虽然繁荣不再,但历史遗迹都完好保留下来。14世纪的哥特式建筑、17世纪的巴罗克式建筑和博物馆,还有14至15世纪的王宫和造币厂等多栋象征着城市繁荣兴盛的建筑极品。
最极品的是圣芭芭拉大教堂,1380年动工,历时170年到1558年尚未建成。停工的原因是银矿枯竭,财源中断。直到19世纪,这座教堂才最后建成,历时五百年。
圣詹姆士教堂(Kostel Sv Jokubo)
86米高,是库特纳霍拉最高的塔楼,地标性建筑,无论走在哪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它初建于1330-1380年,17世纪又以巴洛克风格重新修建。我进去了,不让拍照。免费,却给了门票,还检票撕角。
扬·博姆斯基教堂,是库特纳霍拉唯一的一座巴洛克风格的新建筑,每年到了扬·博姆斯基圣日,教堂都会举行弥撒纪念这位圣徒。
这座哥特式石喷泉建于15世纪,外部是精美的哥特式花纹装饰,曾经是公共蓄水池,通过侧面的出水口为周边居民提供饮用水。
库特纳霍拉的大街小巷幽静温馨,一幢一样,很多是精致靓丽的小屋,一看,就是个老早辉煌过的古城。曾经大富大贵过的,就是跟一直穷乡僻壤的暴发户大不一样,底蕴深厚的不是一点点。
不知门上为什么有2种号码,好些欧洲国家都这样,大概有2种排列顺序。
西方国家有种不方便众人的习惯,门牌上只有号码,没有街名,如果在街头没注意街名,突然想知道自己是走在那条街上,只有到处找街名。在中国,门牌号码上都是街名、号码齐全,方便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