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佩斯(12)国家歌剧院、李斯特音乐学院

标签:
剧院李斯特街景 |
分类: 欧洲 |
匈牙利布达佩斯(12)国家歌剧院、李斯特音乐学院
国家歌剧院(Hungarian State Opera),是座几经战争毁坏又重建、修复的近代 “古迹”。
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经历的几乎就是战争、被外邦统治。19世纪,匈牙利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期间,虽然掌权者依然为外姓,但称得上是匈牙利安定辉煌之时,歌剧院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833年,这座宫殿式的皇家歌剧院落成,同年,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蓝色多瑙河》的作者约翰·斯特劳斯在此举行音乐会。
1849年,奥地利镇压匈牙利革命,歌剧院被夷为平地。
1873年,奥匈帝国皇帝下令在原址建造新歌剧院,公开招标,建筑改为漂亮的浪漫主义模样。工程始于1875年,耗时9年, 1884年9月27日,弗朗茨•约瑟夫皇帝亲临竣工典礼。
二战中又惨遭毁坏。解放后,在原址恢复原貌,还原19世纪的建筑结构和艺术装饰,内部设施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
这座歌剧院装饰富丽堂皇,虽然在规模和容量上不是最大,但公认为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在美观和音响方面属于顶级的歌剧院之一。根据70年代一群国际工程师所做的测量,这里的音响效果仅次于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和巴黎歌剧院,居欧洲第三位。虽然在它之后又诞生许多杰出的歌剧院,但视听效果几乎未能超越它。
歌剧院对称的外立面装饰富丽典雅,许多石雕的雕刻细节代表了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与追求,同时又透露出无处不在与音乐主题的联系。
大门两侧有两尊雕塑,左边是费伦茨·艾凯尔。费伦茨·艾凯尔是匈牙利民族歌剧的奠基人,国际声誉不大,但在国内举足轻重。他开创了匈牙利本地的音乐团体组织,还作有国歌和脍炙人口的历史题材歌剧。他还是歌剧院的首任艺术导演。
右边的是李斯特。弗伦兹·李斯特是匈牙利最伟大的作曲家,脍炙人口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的作曲者。
歌剧院的二楼是五开间的阳台,阳台两边,连带转弯处,有四位缪斯女神的雕塑,婀娜多姿。二楼屋檐上的雕塑,是历史上知名的16位作曲家。
在两边的转角处,各有一尊斯芬克斯狮身人面像。在神话中,斯芬克斯是象征智慧的神兽。
网上说,有两种方式可进入歌剧院,一是买低价演出票。二是参加导览团。
我多次路过歌剧院,有次看到门开了,能在门外往里看看也不错。没想到,竟然随便进,门厅里还灯火辉煌,也许灯光还没全开。门厅里富丽奢华的壁画、水晶吊灯、大理石柱、马赛克拼花地板……
我只看到这个楼梯。看网上的介绍和照片,主楼梯、演出场地更加漂亮。不过无意中看到富丽堂皇的门厅,已很高兴了。
弗伦兹·李斯特(1811-1886),
生于匈牙利雷定,天才的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活动家。他6岁学钢琴,16岁定居巴黎。就像圆舞曲和施特劳斯、交响曲与贝多芬一样,李斯特是《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奥地利人一提莫扎特,匈牙利人必抬出李斯特。
大楼离我住处约100米,几次抄近路走过时都拍了,大楼显眼又漂亮,只是挂着国旗和欧盟旗,误以为是国家机关。有天晚上路过,不仅拍了夜光,还走进去,觉得里面有点像小剧场,也就拍了一张门厅。实在是拍的太多,于是对不知名称的地方,就不太拍了。
直到这次写博客选照片,不知把这座大楼往哪篇文章里放,突然发现,位于正门三楼的雕塑竟然是李斯特。上网一搜,真的是李斯特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那条绿化街上的雕塑,当时就感觉与音乐有关,就在歌剧院的斜对面。
国家歌剧院坐落的安德拉什大街(Andrássy
út),长2.5公里,就是英雄广场正对着的那条大街。1872年修筑的这条大街,是为连结伊丽莎白广场与城市公园,以缓解平行的国王大街的交通压力,
1876年8月20日(国庆节)完成。大街原名共和国大道,1885年以计划的主要支持者、首相安德拉什(Gyula
Andrássy)的名字命名。
安德拉什大街建好后,由匈牙利和其他国家银行提供资金,街两旁的建筑于1884年基本完成,大部分房屋入住的是贵族、银行家、地主和古老的家族。这些奥匈帝国鼎盛时期的各种古典建筑群,使得安德拉什大街成了布达佩斯最美的大街, 2002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下面是安德拉什大街上的部分建筑和雕塑,有些是周边的建筑和雕塑。由于旅行团不去的地方,一般就没人介绍,我也就没法对号入座,更不好说那就是某某街。反正,那些高大上的建筑,不是机关就是大商场或大酒店,越是大商场、大酒店,装饰越豪华,有钱。那些雕塑,基本都是匈牙利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