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林广场、国家歌剧院、法国教堂柏林8日游(11)

标签:
歌剧院教堂展览馆街景 |
分类: 欧洲 |
柏林8日游(11)御林广场、国家歌剧院、法国教堂
御林广场(也称“宪兵广场”) 建于1688年,原是中心集市,最初叫“菩提树广场”,后来叫“弗里德里希城广场”或“新广场”。1736年至1782年间,广场被骑兵当作哨岗和马厩,从而得名“御林广场”。1950年,为纪念广场旁的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成立250周年,改名 “学院广场”。1991年恢复“御林广场”的原名。
御林广场是欧洲最美的广场之一,中间的柏林国家歌剧院由两侧的德国教堂、法国教堂环绕。其实那3座古建筑本身也不特别,美就美在它们的和谐画面,雕塑栩栩如生。周边的其它建筑也各有特色,维持着19世纪的风貌。每年夏季这里都会举办为期一周的露天古典音乐会,是柏林大型音乐活动中的一大盛事。2004年由成龙主演的电影《80天环游地球》就曾在此拍摄,以法国大教堂和音乐厅为背景,在电影中再现19世纪英国伦敦的市景。可惜无法拍全貌。
御林广场最显眼的柏林国家歌剧院建于1742年,是腓特烈二世1740年登基后建造的“普鲁斯宫廷剧院”,后改称“国王剧院”,1919年后成为德国国家歌剧院,是欧洲最悠久的歌剧院之一。
这座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1843年毁于火灾,重建。二战毁于战火,1951-1955年由东德重建。最初阶段只是被保护了起来,系统地修复工作直到1979年才得以进行。1984年,由剧院改为音乐厅重新启用。
大门台阶两旁的高台基上,骑在虎背上的弹着乐器,骑在狮子身上的吹着号。
房顶上的大理石浮雕和石雕、铜雕,建筑物正面的雕塑最为丰富精彩。
侧面和后面房顶上的雕塑虽然简单,但也精彩。欧美的有些建筑,如果单看后面,有时会误以为是正面。绕着歌剧院转了一圈,没发现有什么好拍的。离开走了一段路,无意中侧脸看到房顶上的飞马,太漂亮了。走近了才发现,那匹飞马竟然就立在歌剧院的后墙上,不过贴着墙走时是看不见的,走近了也看不出美,只能远看远拍。
歌剧院高台阶下面的通道,我只是随意穿过,竟然发现底层也别有洞天,可以随意进。通过里面门上的窗户,我还拍了里面的小音乐厅。楼下的小厅都如此精致,不知大厅何等奢华。欧洲有些历史悠久的剧院,奢华漂亮的都像是皇宫。
第一次到歌剧院,他们正在拆临时演出场地上的围栏布幔,但是铁围栏和椅子没搬走,舞台没拆,估计晚上会有演出。晚上回旅馆听同伴说,她下午在歌剧院前面的御林广场,免费听了一场音乐会,是正规的乐队演出。(我和同伴事先讲好,同住同换城市,游玩时各玩各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
第二天到歌剧院碰运气,结果全拆了,补拍几张没有临时搭建物的御林广场和歌剧院。
以为歌剧院前面的白雕塑与歌剧院是一体的,基座上有人拿着乐器。结果是有关也无关,白雕塑建于1859年,是为纪念席勒诞辰100周年的席勒纪念碑。弗里德里希·席勒是德国18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和戏剧家,公认是仅次于歌德的伟大作家。
歌剧院的两边分别是德国教堂和法国教堂,左边的是德国教堂,与对面的法国教堂外观非常相似。
德国大教堂建于1701年至1708年,最初叫新教堂。1780年至1785年御林广场的改扩建工程中,加建了圆顶。二战被炸。经过重修,1996年10月2日,以德国联邦议院议会民主制的展览厅对外开放。
沿着螺旋向上的楼梯,一层层不同的展厅,让人了解联邦议会的发展史,主题是德国的民主进程,里面有纳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还有议会大厦的复制品。
可以一直爬到顶,顶层是柏林重要建筑的模型,有的窗口还能拍到对面的楼。
因为我几次经过御林广场,前后拍了很多张,结果发现很难分清德国教堂和法国教堂,它们实在是太相似。为了这次上照片,绕了很长时间终于才分清。德国教堂在歌剧院的左边,教堂是个黑屋顶;尖顶上的金塑像,手是在下面。
法国教堂,是1701至1705年从法国逃到柏林的胡格诺派教徒所建。1780年至1785年,在御林广场的改扩建工程中,法国教堂也加上塔顶,于是两个教堂越来越像。二战中教堂毁坏严重,1977年重建。不过法国教堂是教区礼拜的场所,但它的金顶那部分也能参观,只是我去时,只能在楼下向上张望。
以前听说过柏林爱乐乐团,下面的就是,当时拍,只是因为建筑独特。网上说它是世界最重要的交响乐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