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会大厦、苏军攻占国会大厦柏林8日游(3)

标签:
国会大厦二次大战苏军德军 |
分类: 欧洲 |
柏林8日游(3)德国国会大厦、苏军攻占国会大厦
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德国国会大厦,以前也称 “帝国大厦”,自1999年是德国联邦议会。
因为二战国会大厦被炸,被毁的圆顶一直众说纷纭,不知如何处置。1999年,参照之前的模样,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了钢骨架玻璃幕墙的圆顶,简洁而魅力无限,吸引着所有人。于是这个被人戏为“英国鸡蛋”的圆顶,成为柏林的新标志、德国的新标志。4个角楼上的德国国旗和欧盟旗,在蓝天下迎风招展。
到柏林,我最想看的是国会大厦,随便多高的票价,没想到竟然免费。能在网上预约,现场预约也方便,那天排队的人不多。如果面对国会大厦,就在大厦右边马路的售票小屋。
没想到开放的时间特别长,8:00 - 24:00 ,最晚的进入时间是22:00,比一般的景点开放时间长多了。夜晚的国会大厦,里面的人影都是游客。
我选择了白天。听说有中文讲解器,但我拿到的是英语讲解器,等于没有,只能瞎看。进入玻璃圆顶,沿着螺旋通道缓缓而上。
一般人会以为这只是一条通道,其实这是两条交错走向的环形通道,就是说它们是两条不相交的通道,巧妙的错层结构不仅漂亮美观,最重要的是上下楼梯的参观者各走各的通道,互不相遇互不干扰。从下面照片就能看出,第2层的一行人是由下往上爬,第3层的一行人是由上往下走。
从其顶端悬下的漏斗状柱子,上面镶嵌着360块活动镜面,把阳光折射进议会大厅,以降低照明能源消耗。玻璃穹顶下面的就是议会大厅,如果遇上议员开会,可以进入参观甚至旁听。
为了不让直射的阳光晃眼,在玻璃圆顶的内侧安装了可移动的铝网,由计算机按照太阳的运动自动调控位置,其能源来自于大厦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
透过裸露的钢架和玻璃,可在室内360度眺望柏林的景色。那天下中雨,玻璃上的雨珠和外景有种别样的雅致。
雨停了,但能见度差,可远眺柏林,但只能拍清楚近处的绿化地和勃兰登堡门。
2017年5月8日,看到国会大厦前面多了些色彩,疾步过去。看不懂外文也听不懂,从飘扬的旗子看,应该与以前占领柏林的苏美英法四国和共产党有关。那天是星期一,只有退了休的有时间。
国会大厦的四边墙体,还有其它国家机构。
同国会大厦隔河相望的现代建筑是总理府,屋顶或门前飘着国旗和欧盟旗。
1991年6月德国议会通过决议,柏林再次定为统一后的德国首都,勃兰登堡大门的西北片掀起了建设热潮,这股热潮一直持续了整个90年代。建筑采用了招标,柏林的2位建筑师中标,他们以横跨施普雷河的“联邦纽带”将东西柏林连在了一起。联邦总理府就是新建政府区最醒目的建筑。
作为“联邦纽带”一部分的总理府,由一栋九层的中间主建筑和向两侧延伸的低层长条的侧翼组成。12米高的石柱使玻璃外墙结构呈现一种透视效果。主楼的标志是外墙上端高18米的半圆型,被戏称为“联邦洗衣机”。入口大厅规模宏大,第六、七层分别是内阁会议厅和总理办公室。
因为门前无人站岗,大厅前有其它建筑挡着,我没拍,主要是不知那竟然是总理府的大门。我只是感觉那一片是国家机构,建筑也漂亮。
现在的国会大厦,还是和平好啊,所以德国人的认罪态度特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