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琳娜宫和女皇时代 俄罗斯自由行(71)

标签:
圣彼得堡宫殿女皇喷泉交通 |
分类: 欧洲俄罗斯 |
俄罗斯自由行(71)叶卡捷琳娜宫和女皇时代,乘车攻略
不过,彼得大帝当年建的只是两层楼的木制宫殿,现在看到的,是经过伊丽莎白和叶卡捷琳娜二世两代女皇的扩建重修,使得叶卡捷琳娜宫的奢华程度前所未有,成为沙皇最大的离宫之一。
【1696年
【1725年
【1741年
【1763年 — 1796年】 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德国小公国的公主索菲亚、彼得三世的皇后。她最大的功绩是为俄罗斯开拓了大片领土。叶二世时代,叶卡捷琳娜宫成了举行盛典和接见外国使节的重要场所,一度甚至成为政治中心,许多重大国事在这里运筹帷幄。
这就是焕然一新后的叶卡捷琳娜宫,极尽奢华,改造后的宫殿长达306米,超过了俄罗斯巴洛克时期的所有建筑。
1741年,彼得大帝之女伊丽莎白登上皇位后,1744年对这座略显简朴的行宫进行扩建,将其朴实的外貌改建为宏大豪华的宫殿,并取名“叶卡捷琳娜宫”,以纪念她的母亲叶卡捷琳娜一世。
伊丽莎白女皇时代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发达的开明时代。
设计叶宫的意大利人B·拉斯特雷利,16岁时随雕塑家父亲移居彼得堡,此前曾设计过斯莫尔尼修道院、夏宫等,后又参与冬宫的设计。
低头负重的大力士承载着大山般的建筑,是罗马的建筑风格,当时罗马的一切,是世界的风向标,各国和皇室几乎都在照抄照搬。
在宫殿的右边是皇宫教堂,五个圆葱头尖顶在碧空下金光灿灿,就像件巨大的艺术品,几乎在园内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这是拉斯特雷利设计时加建的教堂及行政管理用房。
其实这几个才是皇宫其中的2个大门,当时急于找门买票,没在意正门是哪个。叶卡捷琳娜宫的大门票120卢布(¥12元),宫殿票1000卢布(¥103元)。网上说,每天10:00--17:00开放。每周二关闭,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一闭馆。
建于1786年的“卡梅伦回廊”,是欧洲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以建筑师的名字命名,阶梯两旁是芙罗拉(花神)、赫尔库勒思(大力神)的青铜像,楼上的回廊摆着很多青铜头像。回廊外是花园,一边靠着宫殿。
我刚上回廊,就听一个工作人员在厉声喊着什么,原来一个中国人踩在草地上拍景。她不服气地小声嘀咕,欧洲的草地不是可以随便踩吗。我忍不住低声反驳她,这儿是皇宫的草地。
没一会,又听到他的厉声喊叫,原来是另一个中国人踩在草地上让同伴拍。这儿最厉害的是“立即下去”,而不只是听听喊。这个工作人员用手比划着,让那个中国游客立即原路下去,不准在回廊上继续游玩。这些人的眼力也太差了,竟然当着管事人的面违规,当人家是稻草人啊。
叶宫很大,除了在宫殿附近有成堆的游人,再往里走,游人就少了。我无意中听一个中国游客对另一人说,一定要到花园的深处转一圈,那儿也有漂亮的建筑和雕塑。这就是我拍的部分亭台廊榭、湖畔溪边倒映着的建筑、树木和白云。巴洛克的华美、古典主义的自然浪漫……各国的情调,其中还有他们想象中的中国式小亭子,共同编织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园林艺术、建筑综合体,使得叶宫成为世界园林艺术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在网上看到一座蓝白相间的精美小屋,建于1748年的埃尔米塔什阁,法语意为“隐居者的茅屋”,是伊丽莎白女皇独处休闲的场所,一座既漂亮又特别的小屋,但我只是远拍了侧面。想起,当时看到两条路上的两个建筑,想回来后再看这座漂亮小屋,但是没再回到这边,于是就把这房子给忘了。只能遗憾了。
当我准备满世界寻找普希金读书的学校时,听人说,和大门连在一起的同色的楼(下白上粉),就是普希金读书的贵族学校。1811年,12岁的普希金在此为王公贵族子弟陪读6年。
普希金雕像就在大门附近。1937年,为纪念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皇村改名为“普希金市”。现在每年6月的第一个星期天,这里都要隆重庆祝普希金的生日。
去叶卡捷琳娜宫的乘车攻略,地铁2号线(蓝线),到Moskovskaya站,单程票35卢布(¥3.5元)。那一站的俄文、英文站名。那个站很有趣,名符其实的全密封地铁站,乘客面对的是一堵墙和紧闭的大门,什么也看不到。
出地铁就能看到大广场上的列宁雕塑,不愧为曾经叫过“列宁格勒”的市名。
那儿的249、K342、342、545等小巴都去叶卡捷琳娜宫(皇村),车费40卢布。上车时最好落实一下。看我拍的前窗上的标志,我乘的是K342路车,一个乘客正在伸手递钱给司机买车票。
从叶宫回城乘小巴,我说了声“咪得罗”。“咪得罗”是地铁Метро的读音,表示我要去地铁站。在叶宫玩了一天,傍晚5点多回到大广场,喷泉喷射得正欢,早上路过广场,喷泉还没开。我也算去过一些国家,没有哪个国家的喷泉气势能跟俄罗斯相提并论。感觉俄罗斯的大型喷泉特别多,尤其是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资源多到过剩。
因为广场太空旷,单看喷泉不易显出又大又高,可一旦有人站在喷泉前,喷泉的整个气势和高度便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