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堂的神光 西班牙自由行(5)

标签:
巴塞罗那高迪教堂世界遗产 |
分类: 欧洲 |
西班牙自由行(5)圣家堂的神光
位于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简称圣家堂,后来看到神圣家族教堂的翻译,才闹明白为何叫圣家堂。教堂最初被命名贫民教堂,一度改称新教堂,最后取名“神圣家族教堂”。因修建时是作为赎罪教堂,资金都是善款,所以建造速度缓慢。尽管是座未完工建筑,丝毫无损是世界上的著名景点,更不影响被联合国教科文认定为世界遗产。2010年,教宗本笃十六世造访圣家堂,将其册封为宗座圣殿。所以无论是什么,只要足够好。
始建于1882年的圣家堂,至今已建造了130多年,终于“快”要建好了,因为想在高迪去世100周年的2026年建完。到那时,圣家堂的最高点为172米,将是欧洲最高的教堂,也就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下图的“1882”,是圣家堂的出生年份。模型是圣家堂最终的模样。
圣家堂是高迪(1852-1926)的毕生代表作。1882年奠基后,由于基金会与设计人有矛盾,1883年改由31岁的高迪接手,建完已开建的地下圣坛,地面部分高迪全部重新设计,将原先的新哥德式改为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43年的心血都花在圣家堂,最后的12年,谢绝其它工程专心圣家堂。1925年起干脆搬到教堂工地,可惜1926年遇车祸,过世留下的资料和模型,又在西班牙内战中被毁,圣家堂也停顿到1954年再次动工。
高迪全身心投入,通过隐喻和装饰,把圣家堂建成了上帝的建筑。教堂的三个立面,分别隐喻为耶稣的诞生、受难与复活三个阶段。18座高塔,中央170米高的是耶稣基督,环绕四周的4座130米大塔楼,代表4位福音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的作者玛窦、圣马尔谷、路加、若望。三个宏伟的正门上,分别安置4座尖塔,代表耶稣的12个门徒。另一高塔是圣母玛利亚。现在去,只能见到最外围的“门徒”,这种空心塔约110米,既像玉米棒又像是巨大的蚁丘。就这最矮的,都已是高耸入云的感觉了。塔尖上的十字架,像花又像是章鱼。高迪设计的建筑,不仅以曲线为主,还以自然界的东西为蓝本灵感,诸如山脉、洞穴、花草和动物。
高迪将“诞生”安排在教堂东方,每早东升的太阳照耀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栩栩如生的人物和繁复的细节,全是圣经里的故事。不过,在高迪去世的1926年,大部分的设计都未建成。
西侧是描写耶稣与十二门徒最后晚餐的“复活”,建筑和雕塑风格与“诞生”迥然不同,因为这是现在人的设计,虽然创意也来自大自然,而且是根据高迪艺术传人的理解在进行,但是建成后引起很大争议,为后续的建筑带来重重困难。
圣家堂95米长60米宽,这就是能容纳万名信徒的大厅,气派非凡,与其它的教堂很不一样,简洁纯净而气势恢宏,高迪的天才设计从来都是与众不同。我觉得圣家堂里最美妙之处是在“天上”。
一开始我对圣家堂的花窗兴趣一般,随意拍了几张,不知高迪的花窗为何不出彩,因为其它教堂的花窗更漂亮。
逗留了半个小时,出去时我恋恋不舍地又回头再看,天哪,圣家堂里竟然出现了美妙梦幻的神光,是外面的太阳光,不是人工的,前面肯定没有,下午2点,到了太阳光能够斜射进圣家堂的时候,很多游客都在举头仰望突然而至的绚丽神光。
用前、后拍的花窗做比较,前面只是透过一点点光,而后面是绚丽的五彩神光,教堂两边的主色调还不一样。按理,应该只有一边的光线强,为何两边都能出彩,神奇啊。所以看似普通的花窗并不普通,高迪怎么会比别人的差呢。真是个神人,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塌糊涂,不然怎么从行家到看热闹的一起发疯般追捧,追了一百多年,还将继续追下去,现在巴塞罗那还专门用“高迪之旅”来吸引游客。
如果没有前后的光线对比,我不会有特别的印象,这也是种运气,坏事变好事。早上9点兴冲冲到圣家堂,大门前没有别人讲的排长队,但是买到票才知,我们下午一点半才能进,原来没看到什么人,那是因为都像我们一样买过票后被“支”走了。一个人18欧,两个人以上一起买,每人14欧。有时候,多人一起买能省些钱。
不能进,先在外面拍,朝东的正门刚好阳光普照。下午看过圣家堂和博物馆,近4点,出口那边的西面,夕阳刚好对着,也是顺光。当然运气最好的是碰巧下午在里面,否则就看不到太阳光对圣家堂的恩惠了。可惜那天不能上楼,乘电梯或自己顺着这个螺旋梯爬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