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的越棉寮华人墓园夏威夷自由行(33)

标签:
华人墓地华人的墓碑特别详细神庙峡谷夏威夷 |
分类: 美国 |
夏威夷自由行(33)越棉寮华人墓园已经西化
到了神庙谷一直往后走,走到张学良墓地和日本寺院之间的马路,往左拐。
走几百米,先到的日本人墓地,是华人墓园的邻居。
越棉寮,既越南、柬埔寨(以前叫高棉)、老挝(台湾等地叫寮国)。在国外看过比较集中的华人墓,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以某个地域华人为名的墓。
回顾历史,最早的是南宋灭亡后向南方逃亡迁徙的河洛族群,在明朝灭亡后再次迁徙,到了东南亚各国。以后一有大变动,就有大批人依循父兄先祖的足迹,逃亡迁徙到东南亚……
不过,一个没有泥土滋养的族群,随着岁月的流逝,入乡随俗,他们将越来越西化。
这是墓园的一部分,虽然是华人的墓穴,但已完全西化,在绿丝如荫的草坪上,跟洋人的墓碑一样,镶嵌平躺在地上,全部与地面同高,比绿草低。以前我不理解墓碑为什么不能稍稍高于地面,后来我看到有人开着锄草车,原来是为了方便修整草坪。
虽然墓碑像洋人墓一样紧贴地平面,但有的墓碑的文字还是跟很多华人墓一样,把自己的祖籍或出生地写的清清楚楚,除了国、省、市、县,有的还写到乡写到村。
我是3月19日到的墓地,也许快到清明,有的墓上插着香,有的墓循环播放音乐或诵经,有的还是太阳能的。
一对老年夫妇在扫墓,远远拍了几张,靠近了反而不便拍了。
看到他们刚刚清洗过的墓碑,迟疑了一下我问,为什么写江苏上海?女士说,她父亲是浦东人,一直说自己是江苏人。我告诉她,上海是直辖市,北京后面就是上海,简而言之,跟江苏一样大。也许你父亲出国的那个时候,上海归江苏管。女士特别高兴,说是从来没人告诉她这些,以后她知道了。
女士家十年前买了那一排6个墓穴,好朋友挨着买了2个,现在贵多了。我忘了她讲的价格。跟她一起离开,路过一个墓穴,她特意说,他是个越南华侨。那墓穴就在入口处,一进墓园我就看见并拍了一张,因为小小的墓碑上,中文的姓名,越文的姓名,还有越文的什么,英文的生卒年月,还有照片。一个复杂的墓碑,因为有个复杂的人生:中国的血统,在越南生活几十年,估计是70年代作为难民逃离,又在美国生活几十年。那个特别的墓碑,一般人都会多看几眼。
我问还有哪儿值得看,女士说那边有个新开的墓园,挺好看的。新的墓地新的马路,确实比一般的公园好看迷人,又一个休闲娱乐的好“植物园”。
谁知才走一会下雨了,不甘心地还是向前走,眼看就到了,那是个都有两米高的墓碑,分几种式样,事先统一建好,很值得拍照,但是雨大的已经不敢拿出相机,又没一处好躲雨,只得落荒而逃。坟地是死人的家,确实没有活人躲雨的地方,我拿出小包里备份的塑料袋,套住小包,我所有值钱重要的东西都在小包里。
雨越下越大,大到倾盆大雨,幸运地身后来了辆小车。那边的坟地很偏,那小车也是到新墓地,我看到洋女士带着2个十来岁的女孩去上坟,我先离开时雨还不大,以为她们从另一条路走了。伸手拦车,车停了,虽然身上潮了,但还没成落汤鸡。
车开了一会,女士咕噜了一通,我只听懂“办公室”,忙点头。其实那么大的雨,随她把我带到哪。意想不到的是,她竟把我带到这个地方,原来她在这里办公,这儿是办公室,我在马路边第一眼看到这个白色建筑,还以为是教堂或骨灰堂呢。
这是那建筑过道两边的墓碑,因为都有生卒年月,墙那边就是办公室。这就是洋人。
虽然雨暂时停了,但乌云密布,对面的那个教堂就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