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美国自由行(26)

(2014-12-11 11:03:26)
标签:

旅游

、国外、趣闻

分类: 美国

美国自由行(26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到美国第二天,我就见识了什么叫“坐在车轮上”。我们是夜里10点在雪城下的飞机,当夜住机场附近旅馆。第二天一早,我独自上街溜达,只有旅馆和麦当劳之类几栋房子,无民宅,街上见车不见人。看到小车接二连三往麦当劳后面开,我好奇地跟过去,竟看到了美剧上的场景,开着车去买麦当劳,就坐车里,摇下车窗,手一伸,买卖成交。所以,麦当劳在路边立着食品种类和价格的广告牌。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后来到一镇子,我妹妹指点我看一个ATM机,竟也能坐车里操作。只是那车子停了几分钟,就是不伸手,因为是银行,我不敢老端着相机,怕人误以为我图谋不轨。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只要看到有高低两个小窗口(考虑小车和中型车),还有黄色防撞柱的,就是专供坐车里交易的。在大城市看不到这种交易方式,因为看似简单简陋的营业点,要有进路和出路,还要留有几辆车排队的路,只有荒凉的小地方才有此条件,大城市寸土寸金楼挨楼,是不会采取这种奢侈的模式。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白人具有老虎的特性,喜欢住人烟稀少之地,方圆数十里一个超市,很远一个小商业区,随便什么事都得开车。住在小城镇、乡下,汽车是生活必需品,再穷也得有车,否则就像没腿寸步难行,没法过日子。只是富人开好车,穷人开破车。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私家车多的国家,往往公共交通差,大城市还好,只要不出城,没车无所谓,有色人种,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挤,就是不住大都市,也住在大城镇。虽然公交车班次间隔时间长,但不挤,美国的车又长又宽,洛杉矶有的线路还采用二节车,并非乘客太多,只为乘客都有座。美国是个享受的国家。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最开眼的是,华盛顿有几条线路的公交车,车头处还架着自行车。我专门在一个车站等候了好久,因为车头前挂自行车的很少。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后来到洛杉矶,那儿就多了,只是行进中的车,不容易拍好。我见过乘客把车前的架子拉下来,然后自己把自行车放上去。也见过乘客取走自行车,然后将架子复位;也有车拿走,但不管架子,于是公交车前面就伸着个架子开。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在一个汽车总站,我曾拿着相机守株待兔,总也等不到,一收相机,就过来一辆,急忙拿相机,自行车已取走,又不能明目张胆抢拍,公交车也不是每次都停在我附近。

美国的大鼻子校车在美剧上见过,现场看到忍不住要拍,瞧那前后左右浑身上下的车灯和后视镜,就像是给车灯、后视镜做广告似的。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美国人少地多车多,偏僻地方都是露天停车场。在城里,基本都是这种楼式或地下停车场,楼外挂着PARK停车场的招牌,在闹市区没看到占道划线停车的,那儿也没人敢乱停车。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美国人的汽车总量和人均占有率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汽车是美国人深入骨髓的生活方式,在美国,关于距离的远近,都是讲还有多少车程,就像乘惯公交车的中国城里人,张口是还有几站路。

有个中国人在美国的高速公路开车,突然茅塞顿开,难怪以前总觉得《猫和老鼠》之类的美国动画片有点怪,动物逃跑或狂奔时,两手都是一动不动地向前伸,原来是标准的开车动作。停步时,脚底下还会掀起一股灰尘,就像是急刹车。真是生活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思路,这是坐公交车长大的中国人想不出的动作。

有天晚上,在纽约曼哈顿闹市区等红灯,突然很响的噗嗤一声,身边的这辆黄车车头矮了下去,应该是车胎通了,周围人都向那车子看去。我正高兴能看到美国人现场处理故障车,就听噌噌几声,车头又抬了起来。这时后面的那辆枣红色车,也先噗嗤一声,车头降低,然后噌噌几声车头抬起。原来是两个阔少在利用那车的某项功能显摆,特意吸引别人眼球,然后心满意足地扬长而去,继续洋洋得意地招摇过市。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坐在车轮上的美国 <wbr> <wbr>美国自由行(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