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小商贩跟中国很相像
去过些国家,就河内住的最差,但也最接人气,四周就是居民商业街,出门便见市井草根。清早,在旅馆附近“自由行”,一路上高兴地看到贩夫走卒无数。

看到卖水果的小贩,肯定不会错过,开始是远拍,看人家不卑不亢,不满脸堆笑,也不怒目制止,后来距离就敢近些。

到底是热带国家,清早就卖水果,比卖早点的还多,但一路上,见卖不见买。

被法国殖民过的痕迹,除了欧式老房子,就是面包成了家常便饭,连小贩都在卖面包。很遗憾,没看到任何一家现卖现做的食品铺。

直到这家面包铺,才见人买早点,因为对面是小学,所以生意好。

这个菜市场,要不是门头上的越南文,一定会误以为在中国,还有地上斑斑点点的垃圾,真是像。

卖布的小批发店,也像极了国内的小店面。

这个卖日杂的,不仅店面像,连商品的模样都像,让人恍惚是在国内游。

看这一条街,连人带店铺,真的跟中国的小街一个样。

连年的战争造成男人稀缺,于是,本该挑大梁的男人,都被娇惯得好吃懒做。而且,说是一夫一妻制,实际生活中,有的是一夫多妻,民间还因此有了代名词,称大老婆为“大米饭”,二老婆为“面条”,三老婆为“米粉”,四老婆为“馒头”。这种大环境下,女人都成了女汉子,养自己不说,还得养丈夫。所以,偶尔几个男小贩,只能说明在家的地位太低,或家庭条件太差。

转了一圈,就这女士的招牌又大又好看,广告设计得清爽大方,货物搞的也清清爽爽。在越南,女人比男人能干得多。

很多小贩都是利用没开门店铺的地盘做生意。有一点比中国好,很多小贩都为食客提供小凳子。

中国大使馆在河内的市中心,大门前很宽敞,不知小贩想卖给中国游客什么东西,每天背着沉重的货物,真是不易。

用自行车推着卖的就轻松多了。

在大使馆前摆小摊,是为赚中国游客的钱,是偷摆吧,撑着大阳伞,但说什么也不像正规小铺子。很大的一片树林、空地,就这一个摊子,除了胆大,估计有点小背景。

还有专门赚游客钱的,在下龙湾的海上,将生鲜海货卖给游客。吃中饭时,在游船提供的菜肴外,游客算是自己添加几个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