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里边走边看边忘
到巴黎,卢浮宫是必游之地。这个欧洲最大的宫殿、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就在巴黎的市中心。1527年建造此宫后,就一直不断地收藏各种艺术品,1793年对公众开放。

现代亮丽的玻璃金字塔,是进入博物馆的入口处。当初很多人断言,这个丑八怪将是卢浮宫的灾难,可现实是,又多了处经典。中国人尤其喜欢这个流光溢彩的宏大建筑,因为设计的贝聿铭是华人。

浮光掠影地穿过一排排珍品,用不着费力寻找仔细辨认,观众最多的地方,一定是个镇馆之宝。在那个世界最有名的维纳斯女神像前,不同肤色的观众拍照的仰望的,围得水泄不通,不好意思硬往前挤,只有站在最后面远望远拍,只能也刚好让维纳斯高贵地浮现于各色头发的人头之上。维纳斯雕像高2.02米,大约公元前150年创作,1820年发现于希腊爱琴海的米罗岛,很快被法国人买来。

原以为只能远远地观看,不甘心也没办法,谁知我的耐心见效了,观众竟像洪水一样慢慢地全退了,最后,我一人独对维纳斯,再最后,我也从维纳斯身后退出时,一时间展厅竟空无一人。

穿过18世纪前的绘画长廊,先看到人头攒动,定睛细看,真真切切,就是那个最著名的被称作卢浮宫皇后的《蒙娜丽莎》。

欧洲人对于艺术品里人与神的分辨办法是:全身赤裸、或上身披块布、或下身裹着布的就是神,像维纳斯女神;穿衣服的就是人,像蒙娜丽莎。因为是人,所以几百年来,有关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的现实生活原型有很多种版本。于是,一张简单的人物肖像画,由于无法证实的猜测,成为绘画史上最大的迷。不断地被关注、复制、临摹、评论,使的《蒙娜丽莎》成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一个专有名词。

美轮美奂的古建筑,精美绝伦的的稀世珍品,看得人晕晕乎乎恍如梦境,边走边看边忘。统共2小时,马不停蹄地只看了很小一部分,只能说,进去过了。虽说是前脚走后脚忘,但去没去过大不一样,脑海里总会沉淀些许记忆。出来后,能记住并能脱口而出的,还是我以前就知道的——断臂女神维纳斯雕像和微笑的蒙娜丽莎油画那几个。不远万里到趟法国,亲眼目睹早已耳熟能详的惊世之作,很是心满意足。
大家都在赶场子,都在享受着边走边看边忘,都在高高兴兴地让眼睛和心灵过足了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