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49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陆游《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陆游的诗《文章》中的句子,全诗是: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文章》一诗的标题明确告诉人们,陆游的这首诗咏叹的是“文章”。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本来就是自然存在的,是那些高手偶然得到了这些文章。天成,自然形成。妙手,指高明的人。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纯白色的东西没有一点瑕疵,难道是需要人加工才能做出来的?“粹然”是纯白的东西。“疵瑕”指斑点,“疵”是皮肤上的斑点,“瑕”是玉上的斑点。这是用自然中纯白没有瑕疵的东西这种自然现象来证明“文章本天成”。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彝”是古时候一种盛酒的器具,也是一种祭器。这种器具形状比较大,结构也比较复杂,好像天然形成的一样,人类的精巧和笨拙都没有体现在“彝”这一器具上。这两句是用“彝”这种器物来证明“文章本天成”。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汉代是承接先秦而出现的一个朝代,时间上离先秦最近,但是汉代的文章和先秦的文章相比,深刻程度已经有很大的差别。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胡人部落的音乐是怎样的呢?不过是一些大竹管制成的乐器和丝线做成的乐器混在一起演奏。承接前两句,可以推知这两句的意思是虽然胡地与汉地相连,但音乐却简单粗陋,这是因为胡人中没有“妙手”得到天成的音乐。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后夔是传说中舜的乐官。后夔作的乐曲都是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后夔之后,千百年来,谁的音乐又能跟他那些来自大自然的音乐相比呢?
这首诗如同一篇议论文,“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论点,后面的几组句子都是论据,从不同的方面论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是用自然现象来证明,“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是用人类制作的器物来证明,“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是用人类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证明,“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是用人类创作的音乐作品来证明。
尽管陆游用了充足的证据来证明“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一观点,但人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文章”是人写出来的,不是天然形成的。陆游“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说法似乎没有道理。其实,“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陆游长期读书、写作的心得体会,他在经过大量积累后,写出了优美的诗文,写出之后发现那些好的诗文好像本来就存在,只不过是自己偶然发现了它们,把它们写了下来。可以说,所有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在写出优秀的作品时,都有这种奇妙的感觉。所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组看似不合理的诗句却引起了文人的共鸣,成为文人写出优秀作品时表达感受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