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2022-08-26 10:51:58)
标签:
文化 |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237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陆游《一壶歌》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是陆游的诗《一壶歌》里的句子,全诗是:
悠悠日月没根株,常在人间醉一壶。
倾倒欲空还潋滟,不曾教化不曾沽。
先生醉后即高歌,千古英雄奈我何。
花底一壶天所破,不曾饮尽不曾多。
自从轩昊到隋唐,几见中原作战场。
三十万年如电掣,不曾记得不曾忘。
耻从岳牧立尧庭,况见商周战血腥。
携得一壶闲处饮,不曾苦醉不曾醒。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这首诗也可以看作由五首诗构成的组诗。若合成一首诗来看,可以将其分为五节,每节四句。
第一节,首句“悠悠日月没根株”,写时光流逝,用“悠悠”形容岁月的漫长,用“没根株”来比喻时光,形象地写出了时光流逝的特点。次句“常在人间醉一壶”,点题,写经常借酒打发时光。第三句“倾倒欲空还潋滟”,写倒酒时的感觉,酒壶里好像空了,可是倒起来却还是有酒。第四句“不曾教化不曾沽”,写酒的来源,不是乞讨来的,也不是买来的。“教化”同“叫化”,意为乞讨。
第二节,首句“先生醉后即高歌”,写醉后放声高歌的狂放行为。次句“千古英雄奈我何”,写醉后的无所畏惧。第三句“花底一壶天所破”,写饮尽壶中酒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破”指见到壶底,即把壶里的酒喝光了。第四句“不曾饮尽不曾多”,说壶里的酒永远也喝不完,自己永远也不会喝多。这是酒后的醉话。
第三节,前两句“自从轩昊到隋唐,几见中原作战场”,写自古以来,中原曾经作过多少次战场。“轩昊”指轩辕和少昊,轩辕就是黄帝,少昊是黄帝的长子。这里指远古时期。后两句“三十万年如电掣,不曾记得不曾忘”,写时光飞逝,这些历史往事被一些人遗忘,也被一些人铭刻在心。
第四节,前两句“耻从岳牧立尧庭,况见商周战血腥”,委婉地表达自己不愿与主和派同流合污的态度。“岳牧”是传说中尧舜时四岳十二牧的简称。“商周战血腥”指周武王伐纣,这里代指宋的军队与金兵作战。后两句“携得一壶闲处饮,不曾苦醉不曾醒”,写借饮酒排遣心中的愁苦。
第五节,首句“长安市上醉春风”,写在都市里痛饮,次句“乱插繁花满帽红”,写饮酒后放纵的行为。第三、四句“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表达对人生的感慨。
五节诗的最后一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不曾……不曾……”,其中前两节“不曾”连接的词语是相对的,后三节“不曾”所连接的词语是相反的。“不曾记得不曾忘”中的“记得”与“忘”是相反的;“不曾苦醉不曾醒”中“苦醉”与“醒”是相反的,“不曾富贵不曾穷”中“富贵”与“穷”也是相反的。陆游将这些相反的词语放在一起,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其实,这是陆游在饱经磨难后看透一切的表现。第一节“不曾教化不曾沽”是看透世事,第二节“不曾饮尽不曾多”是看透生活,第三节“不曾记得不曾忘”是看透历史,第四节“不曾苦醉不曾醒”是看透人生,第五节“不曾富贵不曾穷”是看透社会。这种看透一切的表现与佛教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颇为相似,是苦苦修行后的得道与超脱。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从历史的角度,用社会的现象,揭示了富贵与贫穷的相对性。一些曾经享尽荣华富贵、显赫一时的人,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有的甚至遗臭万年,而一些曾经穷困潦倒的人,却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为后世所景仰而流芳百世。“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不仅表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态度,而且在引导人们正确面对富贵和贫穷方面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而成为受人喜爱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