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2022-06-19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70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王安石《商鞅》

 

 “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是王安石的诗《商鞅》中的句子,全诗是: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商鞅》是一首咏史诗,咏叹的历史人物是商鞅。商鞅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是卫国人,姬姓公孙氏,又称卫鞅、公孙鞅。早年曾侍奉魏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孙痤死后,商鞅听说秦孝公下令求贤,于是前往秦国,得到秦孝公的任用,主持变法。商鞅制订了变法的方案后,担心天下人不相信政府颁布的法令,于是在国都南门放一根木头,这根木头是一般成年人都能搬得动的,称有人能把那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给十金。老百姓都感到奇怪,觉得这么简单的一件事给十金,是不可能的。商鞅下令把赏金增加到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北门去了,商鞅就赏给那个人五十金,以此向百姓表明政府说话是算数的。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徙木立信”。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富强起来,为秦国最终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商鞅变法初期,遇到了一些阻碍,其中太子的违法行为影响尤其恶劣,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要处罚太子,可是太子是储君,即国君的继承人,不能处罚,于是商鞅处罚了太子的师傅公子虔和公孙贾,人们看到太子犯法,都要受到处罚,没有人再敢违反法令。经过十年的变法,秦国取得了“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的成效。秦孝公死后,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的师傅公子虔挟嫌报复商鞅,诬陷商鞅谋反,商鞅被杀,死后尸身还被车裂示众。商鞅忠心为秦国,其变法推行的关键在于“言必信,信必行”,但商鞅的结局却令人寒心,于是有人对商鞅有一些非议,对商鞅的一些行为妄加评论。王安石的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来写的。

 首句“自古驱民在信诚”,强调让人民执行国家的法令在于讲究诚信,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驱民”意思是让人民执行国家的法令。

 次句“一言为重百金轻”,用对比的手法,指出讲究诚信的重要性。一言,一句话,这里指国家颁布的法令。百金,指大笔的钱财。

 第三、四句“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针对一些人对商鞅说三道四的现象,指出商鞅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让政令推行下去。非,责备。

 古罗马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塔西佗,塔西佗在他所著的《塔西佗历史》中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说:“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后来一些学者将其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塔西陀陷阱”。王安石的《商鞅》一诗用商鞅这一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诗的语言诠释了“塔西陀陷阱”。“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道出了治国的真谛,是每一个领导者甚至每一个人都应该牢记的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