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40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李煜的词《虞美人》中的句子,全词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原为乐府旧题,乐府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三军散尽旌旗倒,玉帐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剑光飞,轻血化为原上草。”这首乐府诗写项羽被困在垓下,与美人虞姬诀别,虞姬拔剑自刎后,洒在地上的血变成草。唐教坊曲名中也有《虞美人》,最初的内容也和项羽与虞姬诀别有关。后来《虞美人》演化为词牌名,以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为正体。
这首词的上阕充满怨恨之情。“春花”和“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但李煜却在盼望着这些美好的事物消失。这是很不正常的心理。李煜为什么会有这种愿望呢?因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总是引起他的故国之思,每当他回想起往日的生活,就会产生极大的痛苦。“往事知多少”,意思是过去有过很多很美好的事情。“小楼昨夜又东风”,暗写夜里难以入眠。“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为痛苦地回想过去的事情。上阕四句,一、三句写现实,二、四句写回想,现实与回想的冲突交织在一起。
下阕写无穷无尽的哀愁。承接上阕“故国不堪回首”,想象当年的雕栏玉砌应该还在,再回到现实写自己衰老。最后用设问和比喻,写自己无穷无尽的哀愁。
整首词,用“问”贯穿始终,由问天,到问人。问的结果是:天不会为我而稍有变化,春花依旧开,秋月依旧圆;我的愁苦无穷无尽,像滔滔江水,不分白天黑夜地流个不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这首词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故国之思,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据传他于自己生日之夜(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词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写愁的名句。唐代诗人中已经有人用水来写愁,如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有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就是用水流不断来表现愁绪不断。刘禹锡的诗《竹枝词》中也有“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的诗句。李煜的词句虽然也是用水比喻愁,但加入“一江”的限制,使内容更加具体,用“春水”作喻,使愁苦更强烈。“愁”是人生中常有的感情,“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容易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于是一些陷入愁苦之中的人借用这一词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虽然愁思的内涵不同,“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外部形态却是相同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因此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