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123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李商隐《寄酬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是李商隐的诗句,该诗原题是《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宵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与其说这是诗的标题,不如说是诗前的序言。为方便学习,可以将这首诗的标题压缩为《寄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寄韩冬郎兼呈畏之员外》是组诗,共两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出自第一首,全诗是: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韩冬郎,韩偓,小字冬郎,是李商隐的连襟韩瞻的儿子。韩瞻,字畏之。韩冬郎聪颖好学,十岁能作诗,姨父李商隐极为赞赏。唐懿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将赴梓州,韩瞻父子为李商隐送行,韩冬郎作诗相送,有诗句“连宵侍坐裴回久”。李商隐当时即将起程,没有作诗回赠。但离开后一直回味着韩冬郎的诗句,觉得十岁的孩子写出如此老练成熟的诗句十分难得。大中十年(856),李商隐回到长安,时隔五年,李商隐仍记着韩冬郎的诗句,写了两首诗回赠给韩冬郎。
首句“十岁裁诗走马成”,十岁的韩冬郎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写出诗。裁诗,作诗。走马,形容时间短。
次句“冷灰残烛动离情”,这是追忆五年前离别的情景。因韩冬郎的诗已散失,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又没有交代离别的具体环境,难以确定“冷灰”的含义。但“冷灰残烛”指当时离别的场面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桐花万里丹山路”,写凤凰生活的环境。丹山,传说为凤凰的产地,凤凰栖息在梧桐上。
第四句“雏凤清于老凤声”,小凤的叫声比老凤的叫声更加清亮。雏凤,是小凤。清,清亮、响亮。这里用“雏凤”比喻韩冬郎,用“老凤”比喻韩瞻。结合诗题中的“兼呈畏之员外”,这一句的意思是儿子比父亲更优秀。
“雏凤清于老凤声”选取“凤”作为喻体,用来比喻优秀的人,取喻精当且受人欢迎,比“虎父无犬子”更加优雅,比“青出于蓝而青于蓝”更有诗意。被人广泛用来比喻比前辈更加优秀的年轻人,成为受人喜爱的名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