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2022-04-01 10:10:10)
标签:

文化

中国历代诗词名句赏读—91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是白居易的诗《放言五首(其三)》中的句子,全诗是: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放言”意为不受拘束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放言五首》前有序,根据序可以了解《放言五首》的写作背景: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白居易觉得元稹的诗“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五年后,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前往江州的船上写下了《放言五首》,自称延续元稹的诗意。

《放言五首(其三)》是一首富有理趣的七律诗。

首联“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称自己有一个不需要用龟甲和蓍草来占卜就可以决断事情的方法。“狐疑”,古人认为狐性多疑,所以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钻龟”“祝蓍”都是古人占卜的方法。钻龟,钻龟壳,根据龟壳的裂纹来判断吉凶。祝蓍,是用蓍草占卜。

颔联“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解释了首联的方法,就是要想知道事物的真假优劣,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才能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试玉要烧三日满”这一句的后面,白居易自注说:“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中说:“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辨材须待七年期”这一句后面,白居易也有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古人认为“豫”和“章”这两种树,长到第七年才有明显的区别。

颈联和尾联用两个历史人物的处境和表现来论证辨别真伪需要时间的考验。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武王去世后,成王幼小,周公为防止有人反叛,就代成王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事。管叔等人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摄政六年,成王长大,周公还政于成王。时间证明周公的忠心是真的。王莽,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后来篡汉称帝,建立新朝。《汉书》记载王莽篡汉前“欲令名誉过前人,遂克己不倦”。时间证明王莽当初的谦恭是假的。

白居易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勉励元稹,也勉励自己,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人一定会认识到真相。这两句诗用两种现象证明鉴别出人和事物的真伪需要一段时间,“时间”其实就是“实践”,用时间来鉴别人和事物的真伪,就是用“实践”来检验真理。“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实就是“实践是检测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哲理的诗意表达,经常被人用来阐述哲理而广为流传成为名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