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曾老师讲古诗——《采莲曲》

(2020-12-12 09:03:09)
标签:

文化

采莲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王昌龄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有交往而且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采莲曲》虽然不是边塞诗,却也体现了王昌龄在七绝方面的成就。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上选了《汉乐府》中的一首诗《江南》,写的就是江南劳动人民采莲。严格说来,采莲不属于农业生产劳动,采莲的劳动强度较小,娱乐性较强,采莲的大多是一些年轻女子。第一句“荷叶罗裙一色裁”,写采莲女的衣着,罗裙与荷叶的颜色的相同的。第二句承接第一句写采莲女的面容,说“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女的脸对着荷花,就如同两边都开着荷花,采莲女的脸像荷花一样美。采莲女的罗裙像荷叶,采莲女的脸像荷花,那采莲女和莲就很容易混在一起,让人看不见了。于是有了“乱入池中看不见”的效果,“乱入池中看不见”一句中的“乱”字用得极为准确。虽然采莲女的罗裙与荷叶的颜色相同,采莲女的脸与荷花一样,但人与荷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只有“乱入池中”让人分辨不清,才会让人“看不见”。既然看不见,你是怎么发现的呢?“闻歌始觉有人来。”听见采莲女的歌声才知道有人来了。

这首诗既有民歌风格,又有七绝的格律,通俗与高雅结合得天衣无缝,还用简短的语句刻画出了采莲女清纯美丽、活泼可爱的形象。后人评价王昌龄七绝,说七绝的起承转合之法,自此而定,是为唐体,后人无不宗之。”这首七绝的表现手法,也可以作为王昌龄七绝方面成就的一个例证

(曾老师讲古诗已录制成视频,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曾纪焕”或在“今日头条”搜索“曾纪焕老师”观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