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件与过程”的认识
关于“事件”的各类定义
.事件【维基百科】
事件可能是指:
1.事件
(哲学)【维基百科】
事件是一个哲学范畴,按英国哲学家怀特海的定义,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被经验/认识的具体事情。怀特海认为事件是有机的而非静止的,他认为事件具有运动性、变化性、相对性和复杂性等特质。每一事件的现实规定性和意义是特殊、具体的,因而可以与其他事件相区隔。事件之间相互关联、影响、依赖、包含,如果一个事件与其他事件的联系发生转换,就演化为新的事件。取消了一定关联的事件不再是一个事件。怀特海希望重新解释经验世界的基本元素,便提出了“事件”的概念而取代机械唯物论中的“物质”。他认为,时间和空间本身即属于“事件”,不能离开“物质实体”的运动。
2.事件
(概率论)【维基百科】
在概率论中,随机事件(或简称事件)指的是一个被赋与概率的事物集合,也就是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简单来说,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特定事件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但当试验次数增多,我们可以观察到某种规律性的结果,就是随机事件。基本上,只要样本空间是有限的,则在样本空间内的任何一个子集合,都可以被称为是一个事件。然而,当样本空间是无限的时候,特别是不可数之时,就常常不能定义所有的子集为随机事件了。因此,为了定义一个概率空间,常常需要去掉样本空间的某些子集,规定他们不能成为事件。
两个随机事件之间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关系。
- 对立关系:两个事件只能有一个发生,并且必然有一个发生,则它们是对立关系。这种关系对应的集合论术语是“补集”。
- 互斥关系:两个事件只能有一个发生,但并不必然有一个发生。这时也称两个事件之间是互不相容的。
独立事件
如果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它们各自发生的概率的乘积,那么就称这两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
3.事件 (粒子物理学)【维基百科】
在粒子物理学里,事件是指两个粒子在极短的时间内互相交互作用。对粒子物理学家来说,事件是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像是粒子加速器就是在寻找一些不寻常的事件:当粒子加速器让粒子相撞时,会产生几亿次事件,这些事件大部分的是一些很寻常的事件,而粒子加速器的电脑软件会自动过滤掉大部分的事件,留下几百件比较特殊的事件,这些事件就有可能隐藏着一些新粒子的讯息(像希格斯玻色子)。
4.事件
【互动百科】
事件一般是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已经发生的产生相当影响的事情。它的发生是受多重因素激发而产生的。可能来源于于政治领域,或者军事领域。或者生活领域,事件可以来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可能可能来源于自然界的突然变化等。因此,事件可以分为自然事件和人文事件。
关于“过程”的定义分类
过程【百度百科】
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
过程(热力学)【百度百科】
热力学体系状态的变化叫做过程。
从宏观的观点看来,改变体系状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体系和外界进行热交换:另一种是使体系对外界做功或外界对体系做功。
当系统的温度、压力、体积、物态、物质的量、相、各种能量等等一定时,我们就说系统处于一个状态(state)。
系统从一个状态(始态)变成另一个状态(终态),我们就说:发生了一个过程(process)。始态和终态的温度相等的过程叫做等温过程。始态和终态的压力相等的过程叫做等压过程。始态和终态的体积相等的过程叫做等容过程。
热力学还把过程分为自发过程与非自发过程。自发过程是自然界自然而然地发生的过程,顺其自然,就会发生;非自发过程则是不会自然发生的过程。
热力学证明了,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若发生自发过程,系统必定具有向环境做有用功的可能性。反之,若必须向一个封闭系统做有用功,系统内才会发生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定是一个非自发过程。
过程(经济学)【百度百科】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系统。
特征
1、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
2、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基础、前提和条件;
3、输出是完成过程的结果;
4、输出可能是有形产品,也可能是无形产品,如软件或服务;
5、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
6、过程本身是增值转换,因为过程的目的是为了增值,不增值的过程没有意思;
7、过程存在可测量点;
8、所有的工作和活动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
何谓过程?
过程(Process)是一种手段,通过该手段可以把人、规程、方法、设备以及工具进行集成,以产生一种所期望的结果。
过程(哲学)
是指物质运动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是事物及其事物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形式。
可逆与不可逆过程【百度百科】
当系统经历了一个过程,如果过程的每一步都可沿相反的方向进行,同时不引起外界的任何变化,那么这个过程就称为可逆过程。显然,在可逆过程中,系统和外界都能恢复到原来状态。反之,如果对于某一过程,用任何方法都不能使系统和外界恢复到原来状态,该过程就是不可逆过程。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当一个物质系统能够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并能消除对周围的一切影响,这种过程叫可逆过程。反之,叫不可逆过程。自然界的运动有可逆性,也有不可逆性。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可逆性过程。
可逆过程【维基百科】
在热力学中,可逆过程是指系统的某些属性能够在无能量损失或耗散的情形下通过无穷小的变化实现反转的热力学过程。如果这一过程是一个热力学循环,则这种循环称为可逆循环。由于这些变化都是无穷小的,热力学系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平衡态。由于在理论上这种过程所需时间为无穷大,完全理论意义上的可逆过程在实际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如果系统对所发生变化的反应速度远远大于变化本身,过程中微小的不可逆性则可以忽略,因而理论上经常把无摩擦的准静态过程看作可逆过程。在可逆循环中,系统和其外界环境在每一次循环结束时都保持完全相同的状态。
可逆过程的另一种定义是,过程发生后能够被复原并对系统本身或外界不产生任何影响的过程称作可逆过程。在热力学的语义中,一个过程“发生”是指这个热力学系统从初始状态发生变化直到终止状态过程结束。
值得注意的是,可逆过程这一定义仅出现在热力学中,而对于力学和电磁学等领域,物理过程都是可逆的,亦即在时间反演变换操作下物理定律形式保持不变。
不可逆过程(不可逆性)【维基百科】
在热力学领域中,不可逆过程(Irreversible
process)是相对可逆过程而言的,指的是在时间反演变换下只能单向进行的热力学过程,这种热力学过程所具有的性质被称作不可逆性。从热力学角度而言,自然界中所有复杂的热力学过程都具有宏观上的不可逆性。宏观上不可逆性现象产生的原因在于,当一个热力学系统复杂到足够的程度,组成其系统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使系统在不同的热力学态之间演化;而由于大量分子运动的高度随机性,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结构和排列的变化方式是非常难于预测的。热力学状态的演化过程需要分子之间彼此做功,在做功的过程中也伴随有能量转换以及由分子间摩擦和碰撞引起的一定热量的流失和耗散,这些能量损失是不可复原的。
玻尔兹曼对不可逆性的统计诠释
宏观上具有大量分子数的热力学系统的行为是具有统计性的,它受到同样具有统计意义的热力学定律的制约。而从微观上看,单个分子的行为受到牛顿力学的制约,而包括牛顿力学在内的所有基础性物理定律都在时间反演下成立,也就是说单个分子的微观行为,如单个分子的运动和碰撞是具有可逆性的。如此说来,如果一个低熵的热力学系统随时间演化而到达了高熵的平衡态,从单个分子的微观角度来看这种演化是可逆的,即每个分子都有可能通过时间反演变换下的运动回到初始状态。然而对于整个具有大量分子数的宏观系统而言这是不可逆的,这是由于分子数量庞大,很难找到这样一种特殊情形能够使所有分子都满足回到初始状态的条件。而对于具有高熵的平衡态而言,可能的分子组态数量远比初始的低熵的分子组态数量多得多,从而在统计意义下,几乎不可能出现这样使热力学系统获得负熵的可逆过程。这就是奥地利物理学家路德维希·玻尔兹曼在1870年代对不可逆性作出的统计诠释,在他1877年10月的一篇名为《热的力学理论第二定律和概率计算或与热平衡有关的几个定律》的论文中,他指出:
“大多数情况下,初始状态也许是概率极小的伏态。系统由此向更大概率的状态过渡,最后达到最概然状态,即热平衡状态。若把这个观点试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则通常称为熵的这个量等同于这里所讨论的状态发生的概率。”
从这里的“熵等同于状态发生的概率”这一概念出发,玻尔兹曼定义了所谓玻尔兹曼熵的概念,即熵正比于热力学概率(分子组态数)的自然对数:
- http://upload.wikimedia.org/math/5/f/2/5f2bb6c07193ceabe43d33cd1097feef.png
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W是热力学概率,即热力学系统所有可能出现的分子组态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