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杨振宁先生高调质疑标准模型

(2014-12-23 11:36:22)
标签:

股票

杨振宁先生高调质疑标准模型暨2014年物理学进展之APS观

科学网2014-12-23 刘全慧

 

 

在科学网创立“杨学”学科者谁? 土著是也。

“杨学”者,专门研究杨振宁物理思想之专门学科也。

土著目前共发表有5“杨学”博文:

1研读杨振宁先生复旦谈话记录与“杨学”之创(“杨学”第一篇)

2杨振宁先生惊人一“杨学”第二篇

3杨振宁先生论物理创造的诗性体 (“杨学”第三篇)

4杨振宁8月6日中美物理教育高层论坛上的讲话("杨学"第四篇)

5杨振宁先生高调质疑标准模型("杨学"第五篇)

(注:本文在引用杨先生的原话时,为不至突兀,行文上略有增删。)

 

一,杨振宁高调质疑标准模型

1954年杨振宁和Mills提出规范场理论。

当时,二人没有想到这个理论会构成了当今物理学理论的基本框架。现在,任何基本的相互作用必须在规范场理论框架内进行描述。尽管李、杨两位先生有些问题上心存芥蒂,在需要的时候,李先生也会毫不犹豫地利用规范场这个理论武器。

杨先生提出规范场理论之后,基本上站在这个理论的侧面,保持对这个理论发展的高度审视。既有高度赞赏,也有温热的评价。60年来,莫不如此。

2014年,杨先生再次高调重复他创造能力巅峰时孕育的想法:怀疑规范场理论基础之上的基本粒子的标准模型是否为一个终极理论。在11月份发表的题为“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英文版发表在美国《Physics Today》,中文翻译发表于12月份中国《物理》)一文中他断言:

标准模型不可能是终极理论。首先,标准模型包含几十个参数。更重要的是,作为标准模型的一个核心部分,“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是一个纯粹唯象的构造,它在很多方面与费米的“四费米子相互作用(four-ψ interaction)”相似。在1934 年被提出后,费米理论保持了近40年的成功,但它最终被更深刻的U(1)×SU(2)电弱统一理论(electroweak theory)取代。

科学网上首次介绍《Physics Today》上的文章施郁振宁先生新作:麦克斯韦方程与规范理论的起科学网首次注意到《物理》上的文章:陈建辉,杨振宁新作-中文

中文论文下载:麦克斯韦方程和规范理论的观念起源.pdf

 

二,杨先生的根据是历史、是猜测,更是一个直觉!

通过考证电磁学发展的历史,发现从法拉第到成熟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经历过两个有趣的过程。

过程之一,从法拉第的模糊的电紧张态概念,到麦克斯韦的矢量势。

在理解电磁感应的摸索中,法拉第引进了两个几何概念:磁力线(magnetic lines of force)和电紧张态(electrotonicstate)。前者很容易图像化,只要在磁体和螺线管附近撒上一些铁屑就行了。我们今天用磁场强度H来表示这些力线。后一个概念,也就是电紧张态,在他的巨著《电学的实验研究》中一直模糊不清,难以捉摸。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法拉第确实是以几何直觉而非代数公式的方式摸索他的道路。”

“麦克斯韦…的主要目的是给予法拉第的不可捉摸的电紧张态一个精确定义。矢量势A这一概念确实在麦克斯韦一生的思想中处于一个核心位置。”“麦克斯韦也完全意识到将法拉第的电紧张态等同于汤姆孙的矢量势A这件事的重要性。

过程之二,从麦克斯韦模糊的物质涡旋概念,到位移电流,进而预言电磁波。

杨振宁写道:“为了搞清楚麦克斯韦是怎样得到他的位移电流的,我曾经几次试图去读麦克斯韦论文第二部分的最后11页和第三部分的开头7页。我尤其想了解他所说的“由于媒质的弹性”具体指的是什么。我的所有尝试都失败了。”“麦克斯韦大概探索了涡旋网络模型的新特征,并得出了位移电流。”“…很快得出电磁波应该存在这一结论。

规范场到Higgs粒子之间,类似于法拉第的模糊的电紧张态概念,或者麦克斯韦模糊的物质涡旋概念。我们看到了Higgs粒子,但是还没有抓住它的灵魂。如果抓住了,就将经历在电磁场理论中引入矢量势,以及位移电流在麦克斯韦方程中的地位一样。直接把Higgs粒子预言出来,而不是通过一个附加的机制构造出来。

 

三,杨先生再次提醒如何理解规范场

杨先生认为:“今天,大多数物理学家倾向于认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的原始动机并不是解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而是要理解‘同时性’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

因此,要理解规范场,实验结果不可缺少,但是也要关注理论内在的逻辑,物理学深层次的内涵。这种内涵应该是直接指向暂时还只为上帝所知的宇宙密码。

我想知道,在做出如此巨大的发现后,麦克斯韦是否曾在祷告的时候因为揭示造物主的最大秘密之一而请求宽恕。

 

四,一个题外类比: 爱因斯坦vs杨振宁

对光量子,爱因斯坦思索了50年。晚年时,他感概道:

“All the fifty years of conscious brooding have brought me no closerto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are light quanta?” Of course today every rascal thinks he knows theanswer, but he is deluding himself.— AlbertEinstein

 对规范场,杨先生思考了60年,他认为一定还有深层次的问题等待发现。


————————

美国物理学会(APS)刚刚发布的2014年物理学进展

Notes from the Editors: Highlights of the Year

 

1,A Dark Matter Sign?

2,Laser Fusion Hits a Milestone

3,Gravitational Waves Shake Physics

4,Useful Silicon Defects

5,First Observation of Elusive Ball Lightning Spectrum

6,Single Photon Transistors

7,Diagnosing Diseases Through Statistical Physics

8,Why Don’t We Remember the Future?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412/23/1012059j2525z4h6w453li.jp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377-853171.html 
评论 (9 个评论)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074260&size=small
[9]ymytm  2014-12-23 11:12
“标准模型不可能是终极理论。”这不是杨振宁一人的观点,而几乎是当代所有粒子和理论物理学家的观点。因此所谓“杨振宁先生高调质疑标准模型”纯属噱头,一些崇杨者们的媒体炒作而已。
博主回复(2014-12-23 11:14)不一样!一般人质疑的是标准模型包含几十个参数。
杨振宁质疑的是“更重要的是,作为标准模型的一个核心部分,“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是一个纯粹唯象的构造”。
如果另外有人执着地重复过这个质疑,请指出出处。
我关心杨先生这个执着至少20年了。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310774&size=small
[8]王亚非  2014-12-23 11:09
我们可以有很多的质疑,也可以更高调(当然也许杨先生是名人,该更受瞩目。),但如果不能提出一个新的假说,这个质疑永远是苍白的。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07667&size=small
[7]杨正瓴  2014-12-23 10:33
杨先生的根据是历史、是猜测,更是一个直觉!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image/smiley/comcom/3.gif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07667&size=small
[6]杨正瓴  2014-12-23 10:28
We are probably ignorant even of the name of the science which will be developed out of the materials we are now collecting, when the great philosopher next after Faraday makes his appearance.

from Maxwell’s tribute upon Faraday’sdeath in 1867: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07667&size=small
[5]杨正瓴  2014-12-23 10:26
法拉第通过他的力线概念来统一地理解各种电磁感应现象,他运用这种想法的方式显示出他是一位高超的数学家——未来的数学家将能从他那里获得丰富而有价值的方法……

以我们正在积累的素材为基础,也许下一个像法拉第一样的哲人能够发展出全新的科学,而我们今天很可能连它的名称都还不知道。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440430&size=small
[4]ybyb3929  2014-12-23 10:24
http://tieba.baidu.com/p/2542281331——这是我对电磁理论的一个思考,但愿对博主有用,仅供参考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1440430&size=small
[3]ybyb3929  2014-12-23 10:12
我来讲讲我的一个观点:位移电流假设其实是已经假设了系统对外做功,最后才是得出了系统以电磁波方式对外做功,如果系统不对外做功,则不可能得出电荷加速运动对外释放电磁波,另外,规范场理论已经走偏了,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286952&size=small
[2]曾杰  2014-12-23 09:39
“唯象的构造”与中医理论的“唯象模型”,这2个“唯象”在理论思维上是否同一个观念?可能是。
http://bbs.sciencenet.cn/uc_server/avatar.php?uid=38693&size=small
[1]周少祥  2014-12-23 09:37
杨先生认为:“今天,大多数物理学家倾向于认为爱因斯坦建立狭义相对论的原始动机并不是解释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而是要理解‘同时性’这个概念的物理意义。”

由于光传播需要时间,人看见宇宙间的事件,都是过去的,甚至是远古的,这是不是意味着在宇宙范围内不存在“同时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