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短纤PF
(2020-10-14 13:12:25)
标签:
期货合约基本面常识短纤(pf) |
分类: 期货科普 |
一 涤纶短纤基础
涤纶短纤(以下简称短纤)是将PTA和乙二醇聚合后生成的聚酯(PET)在熔融状态下,通过纺丝、拉伸并切断后得到的短纤维。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短纤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按原料可分为原生短纤和再生短纤。原生短纤是以PTA和乙二醇为原料,经聚合反应、纺丝、切断后制得,俗称“大化纤”。再生短纤主要以回收的PET瓶等为原料,经干燥、熔融、纺丝、切断后制得,俗称“小化纤”。
原生短纤按纺丝生产工艺的不同分为熔体直纺和间歇纺两种。熔体直纺短纤是以PTA和乙二醇为原料,生成聚酯熔体后,不经生产聚酯切片的工序,直接纺丝、切断生成短纤。目前国内短纤常规品种的生产基本上采用熔体直纺技术。间歇纺又称为切片纺,是以PET切片为原料生产纤维的工艺。与熔体直纺工艺相比,间歇纺减少了聚酯装置,増加了切片的干燥和熔融装置,后续流程基本一致。
下游应用
短纤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纺纱制线用、填充用、非织造用三大类。
纺制线是短纤最主要的用途,包括棉纺和毛纺两方面。棉纺和毛纺分别指用棉型和毛型纤维纺纱。棉纺用量较大,主要包括涤纶纯纺、涤棉混纺、涤粘混纺和生产涤纶短纤线。毛纺主要包括涤腈、涤毛混纺和制作毛毯等。
填充主要是短纤以填充物的形式,作为家装填充料和服装保暖材料,如床上用品、棉服、沙发家具、毛玩具等的填充。此类短纤多为中空涤纶短纤。
非织造是短纤用途的延伸,近年来发展较快。非织造布的应用较为广泛,如水刺无纺布主要应用在湿巾、医疗等领域,土工布、革基布、油毡基布等主要用于工程领域
目前市场上规模占比最大的为原生纺纱用涤纶短纤产品。
短纤的进出口
我国的短纤以出口为主,随着短纤产能逐年增加,国内市场整体供大于求,生产企业积极寻求国外市场以消化自身产量。近几年,东南亚地区凭借廉价的劳动力优势,正在积极发展纺织行业,对短纤等纺织材料的需求不断増长,成为国内短纤扩大出口的重要市场。
然而短纤的出口面临较大的反倾销压力,2015年以后短纤出口増速放缓。2019年我国短纤出口量为100万吨,出口依存度约为14.5%,出口量持稳,出口依存度下降。
短纤的进口方面,进口依存度比例一直较低,进口近两年因禁塑令影响,进口量小幅抬高,2019年,我国短纤进口量22万吨,进口依存度3%左右。
供应:
截止2019年,短纤产能759万吨,产量610万吨,表观消费688万吨,消费量稳步增长。19年国内产量増速13.6%,产能增速7.6%,产量増速高于产能増速,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由于前期投产产能达产,另一方面得益于低库存下短纤开工率提高。
从产能集中度角度来看,产能相对集中,前四大供应商主要产能占了50%以上。目前国内产能最大的为中石化(包含天津石化、上海石化、洛阳石化和仪征化纤等),产能达到131万吨,其次是恒逸(逸达、恒鸣、高新和逸锦)111万吨,第三是三房巷,第四为华宏。
需求
从下游需求来看聚酯短纤下游需求主要应用在纺纱制线,占比达到76%以上,还有一部分应用于无纺布和填充料,填充料的需求近两年有所增加。纺织行业的淡旺季分布主要和服装面料的生产和消费节奏相关。传统服装消费需求上,短纤的消费在一年内有两个旺季,分别为3-5月和8-10月,其他时间为淡季。
从下游需求主要集中的地点来看,短纤下游需求主要集中在在江苏、福建和浙江;贸易物流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南北双向。
三 涤纶短纤价格影响因素
近几年国内短纤价格波动剧烈,最高在2018年9月达11000元/吨以上,2020年9月最低跌至5200元/吨附近。
2014年以来短纤走出几波大的趋勢性行情:
第一波是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趋勢性下跌行情,主要由于油价的持续下跌,短纤价格最低跌至6000元/吨附近。
第二波是2016年初至2018年三季度的上涨行情,主要受原油和PTA等原料反弹带动、自身供需格局改善及市场整体环境等因素影响。
第三波是2018年四季度至今的趋势性下跌行情,主要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原料价格重心下移,登加全球受疫情影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国内涤纶短纤价格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宏观经济形势及资金面的影响、来自成本端的影响、自身产业供求关系变化及产业政策等。
从宏观经济方面来说,涤纶短纤作为一种大宗商品,其价格整体会受外围宏观环境的影响。中国是涤纶短纤生产大国,出口依存度偏高,因此进出口政策、关税政策等都会影响短纤的价格。近年来,随着我国涤纶短纤出口的增长和产品竟争力的提升,企业在出口领域也不断遭遇反倾销调查。美国是我国涤纶短纤出口的首要市场,近几年由于贸易摩擦以及反倾销制裁对国内涤短的价格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从成本端来说,原油作为聚酯产业链的源头,其变化直接影响石脑油的价格,继而影响聚酯上游产品PX、PTA、MEG的价格,从而对涤纶短纤的市场价格造成影响。
从涤纤产业自身供求来看。
供应方面,主要受涤短产能、产量、负荷、库存以及进口量影响,开工率往往受到短纤行业效益影响:
需求方面,主要看下游纯涤纱的需求、混纺纱的需求以及涤纶短纤出口量包含所有规格再生。也要关注国内纺织终端需求影响,如家纺、服装等产业的投产、销售以及出口情况。
另外,短纤也受化纤工业、纺织服装等相关领域的产业政策等影响。由于纺织、印染行业涉污严重,而江浙地区作为纺织大省,2018年环保整治力度较大,老装置淘汰、纺织工业外迁、新纺织工业基地的规划等一系列动作,对纺织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