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2013-05-10 21:38:40)分类: 课题实施方案 |
《培养小学生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牌洲湾镇金九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复习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是万年不变的真理。课后复习课堂上所学内容,通过复习巩固记忆,能进一步发展口、笔头语言能力,为顺利完成口头与书面作业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后复习习惯是教会学生“会学”的突破口之一。学会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我们可做两种解释:一是温故才知新,只有在温习旧知识的时候,才能对其产生新的领悟;二是温故及知新,一方面我们要不断领悟旧知识,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复习旧知对学习新知的重要性。普遍的来讲,小学生的自觉性比较低。因此,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更为困难,尤其是复习习惯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正因为如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舒芜先生说过:“语文这东西,大概根本不是单靠教师的讲课能够教好,不是单靠语文作业能够学好的。要想学好语文,得在课外多读书。”《课标》中也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语文能力的获得必须在大量的包括阅读实践在内的语文实践中完成。因此,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大语文”的教学观,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课内外的阅读资源,构建起开放而有活力的绿色阅读课程,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的大量阅读,学会积累,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一种习惯,才能落实语文科素质教育这一根本任务,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全人”发展。
二、概念的界定
1、“复习”即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温故而知新,为开始新知识的学习扫清障碍。
2、“阅读”是一种视觉诱导的心理过程,需要眼与脑的协调作用,通过看文字材料来领会其内容,不仅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了解世界,认识社会;感受各种各样人物的不同命运与情感,丰富自身的生活体验,而且可以通过书本对人脑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习惯”是在长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倾向。
4、“阅读习惯”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得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它是阅读实践中养成的,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自动化。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树立与现代教育思想相适应的新的教学质量观、教学方法观、学生观。
2、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学习习惯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坚持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3、探索并形成一套适合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并力争能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促进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4、促使教师教学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由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到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的转变。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得到提升,实现了教学相长。
5、完善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的建设,进一步营造校园读书氛围,分享读书快乐。
6、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采取所适用的阅读策略,这样教师就能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使学生课内外阅读相得益彰,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7、归纳、整理、总结出实践经验和成果。在课题实验过程中争取一大批教师成为市、县乃至省级名师,有多篇实验论文发表,有较成熟的经验推广和交流。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生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研究。
2、学生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一般教学模式的研究。
3、学生课后复习学习习惯养成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体系的研究。
4、调查本校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5、对本班乃至本校学生广泛阅读兴趣和良好阅读习惯培养方法、途径策略研究。
6、课外阅读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问卷调查,对学生阅读习惯进行前侧与后侧,前侧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侧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侧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3、观察法。通过家长、教师的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直接了解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形成过程及不良习惯的改变过程,及时记录,积累资料。
4、行动研究发。(以开展多种读书活动为主)
5、经验总结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3月)
1、进行调查,发现学生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学习习惯方面特别是平时积累中存在的问题;
2、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资料。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4年3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积极实践,努力寻求促使学生养成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5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
2、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撰写研究报告作经验交流,确保顺利结题。
具体做法与措施如下:
1、教会课后复习的方法
复习可以分为:对于一节课的知识复习、一天的知识复习、一周的知识复习、一段时间的复习;也可以:根据知识的内部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复习。
A、一节课的知识复习。我在每节课下课前5分中,先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回忆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特别要注意哪些地方-----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学到的知识----整理并完善听课笔记
B、一天的知识复习。每天做作业之前要求学生先进行回忆当天学习过的内容,阅读课本再次理解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进行作业。刚开始学生为了应付完成作业,草草地看看课本,或敷衍了事说已经复习了,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我们把这一步先放在课堂上进行,在老师的指导下看着课题进行回忆当天学过的知识---指导看书中的例题及笔记---说说知识的重点、难点---最后才让学生做作业。
C、一段时间或一个知识体系的复习。我们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复习本,我先教给一些复习方法如:列表法、画图法:可以画知识结构网络图、也可以画自己喜欢的图只要能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都即可。其次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整理成知识的结构图,最后引导学生不定期的进行修改和完善知识体系并不定期地复习。
2、创建班级图书角,要求每生带一本书到班级与其它同学共享。各班每月定期集中向学校图书室借阅图书,全班共享。
3、利用每周的有效阅读时间,本班及全校各班教师要确保时间,不得占用作为上课或做作业等。
4、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加强阅读备课研究。
5、每学期读书量要求:低年级每学期生均读书1册,中年级每学期生均2册,高年级每学期生均读书3册。
6、语文老师要指导每个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开展摘好词好句好段及读书感悟活动,可作字数的要求。
7、各班语文教师要定期举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学校教导处要借助作文竞赛等方式促进学生课后阅读活动的开展。
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