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琢璞能成玉—--卞和文化系列

(2013-12-11 10:21:50)
标签:

平台

全体

湖北教育杂志社主编曾宪波一行三人,欣闻我校“卞和文化”很有特色,于近期慕名到校采访,撰写本文。

琢璞能成玉

——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文化立校工程侧记

 

2014年春节,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自编自导的大型歌舞剧《卞和献玉》登上了第十四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一时深受观众喜爱,好评如潮。其实,早在2013年,该剧先后受邀于襄阳市电视台、湖北卫视等,并得到观众们的热捧。他们认为,“学校编出这样富有地方特色,又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歌舞剧,难得,少见!”这是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在打造“卞和文化”之路上的一个经典镜头,也是该校文化立校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活动。

 

挖掘出最深的文化底蕴

 

“文化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的精神。一所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是苍白的,其教育功效也是难以持久的。”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校长刘道记这样认为。

因而,从担任校长以来,他一直把打造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放在工作第一位,通过打造、打磨,让学校弥漫文化味,充满人文气息,让每一个置身其间的师生和学生家长都能感受学校那深厚的文化底蕴。

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的前身叫“卞和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于上个世纪末,更名为“城关镇实验小学”。短短的几年间,学校实现了跨跃式发展。学校由原来的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一直差强人意,到现在名列前茅,跻身于全市名校之林。学校规模由原来的师生不足200人,门可罗雀,到现在全校学生总数达3000多人,成为南漳县数一数二的热点学校。

学校办学条件也实现了大幅度的改观。短短几年间,学校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县首个塑胶运动场,将实心院墙改建成通透式围墙,学校音体美功能室、图书室、档案室、实验室、信息技术教室实现有机协调整合,设施一流,功能先进,电子白板、“未来教室”让孩子坐在教室与老师共同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到处绿树成荫,花草成行,绿树花草谱写了翠色欲流的交响乐,鸟语花香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篇章。长长的塑胶跑道、标准的篮球场地、汩汩涌动的喷泉、四季常新的花木……一切都洋溢出一股浓浓的现代化气息。

学校发展了,上档升级了,也在圈子内外拥有了不小的名声。但这就是理想中的学校?刘道记带着疑惑的目光,再一次审视他的学校,以及学校所在地——荆楚南漳。

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先人熊绎在这里“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由当初一个方圆不足百里的小国发展成为强国,创造了先秦发展史上的奇迹。南漳是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故乡,也是“卞和献玉”故事的发生地。“有眼不识金镶玉”,故事发生地金镶坪离这儿不足四十公里。

学校原名为“卞和小学”,1994年才更名为“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至今,仍有很多学生家长把学校称为“卞和小学”。一个难得的机缘……

想到这儿,刘道记不由眼前一亮。他找到了突破口,——他要用卞和文化来培植学校的文化底蕴,对外提升学校名气,对内教育师生弘扬和氏精神,大打“卞和文化”牌,建设“卞和文化”特色学校。让卞和文化成为学校的一种精神支撑,用这种精神来感染人,启迪人,影响人,进而打好学校底色,打造学校名片……

他立马召开班子会议,在会上,刘道记迫不及待的把他的想法讲给大家听。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但又一个新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用“卞和文化”立校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又在哪里?

 

让学校变成一幅立体的“卞和精神”图

 

为更好地实施立校工程,学校广泛开展了“卞和文化”实践活动。

“知卞和”,查找资料,看书籍,了解卞和的事迹,知晓卞和的故事,教师积极引导他们大胆讲故事,分析人物特点,取得音乐老师的帮助,排演了《卞和献玉》课本剧;“忆卞和”,把《卞和献玉》的故事编成快板来表演,以书画的形式来纪念卞和等等;颂卞和,通过自编歌曲、快板,绘画,写作文等,来歌颂卞和事迹,弘扬卞和精神……

在班级开展“卞和故事大家谈”的讲故事大赛;在全校开展“我眼中的卞和”有奖征文活动,在校园内设置卞和的系列雕塑,让全体师生“知卞和、赞卞和、学卞和”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师生们更深刻的认识了卞和,也激发了对卞和热爱和崇敬的情感。让卞和从历史中,从传说里,从故事中,走了出来,变得明朗而清晰。对卞和的认识,也由浅入深,由面及里,由单一变得丰富……

“我们要用卞和故事教育学生,用卞和精神引领学校发展,这是我们把卞和精神作为学校主导文化的初衷,其目的就是教育我们师生要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弘扬楚文化中为了国家百折不挠、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忠君爱国、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的精神;努力弘扬楚文化中的尽职尽责、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采访中,一位学校负责人用这样的话表达了他对“卞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为此,南漳县城关实小人把学校四栋主体建筑楼分别以“爱”“真”“志”“慧”命名,寓意卞和文化的四种精神,即忠于祖国、坚持求真、矢志不渝、慧眼识才。“爱”,即陶行知的“爱满天下”,用爱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用爱的行动去美化人间;“真”,即陶行知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遵循客观规律,崇尚科学,脚踏实地,做真人干实事;“志”,即墨子的“志不强者智不达”,为了达到一个坚定的信念,可以不顾一切,经受所有的挫折,挥开所有的阻挠,排除所有的障碍,义无反顾,大步向前,永不回头;“慧”,即老子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犹存在。每层教学楼走廊墙壁紧扣楼栋主题字,通过绘画与名人名言相结合的版面形式,让墙壁说话,诗画传情……学校也把校园四条主干道分别以“卞和路”、“献玉路”、“博爱路”、“诚信路”命名……

走在“献玉路”上,脚下是石子铺地,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了卞和献玉的艰辛、成功路上的坎坷,更能真切地体验到卞和的执着与不易。映在眼前的是“卞和献玉”故事大型浮雕,凸凹的山体、七彩的瀑布象征巍巍秀丽的荆山,青石巨型浮雕再现卞和献玉场景,赤诚的卞和,双手捧着玉璞,深情地凝视良久,但他更渴望祖国的强大与富强,人民的安宁与幸福……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无论是教师,还是孩子们,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到访者,都不由驻足观赏,品读文字,感叹再三,都深深地被卞和精神所打动,感染。

在学校内行走,就如行在一幅连绵不绝的画卷里,你耳染目睹的都是卞和的故事,感受的是卞和的精神,我们仿佛看到了卞和穿过了遥远的时空,在我们身边或感叹,或倾诉,或颂扬……卞和故事也牵动着让我们每一个造访者的心,卞和的精神也这样深深地感染着我们,鼓舞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是的,南漳县城关实验小学整体就宛若一本卞和精神立体画册,不由得不让我们驻足,留恋,思索,每名置身其中的人,我们感受到的不禁且由衷地发出对卞和的景仰,而且能让我们感触颇多,思索良久。

文化深处是精神

正如华元林先生在《好一个“理”字了得》一文中说到:“(卞和献玉)故事篇幅不长,却给我们充分地展现了和氏三个方面的优秀品质:第一,他能在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发现玉璞,并认定其宝璧的价值,说明他眼力非凡。第二,得到玉璞,不是据为己有,首先想到的是把它献给朝廷。说明他思想境界出众。第三,和氏尽管历尽磨难,但他坚持真理的初衷不改,说明他意志超群。正是这非凡的眼力、出众的境界、超群的意志,共同构成了和氏这个贞士的崇高形象。如果说,和氏之璧是价值连城的传世之宝,那么可以说,和氏的贞士品德,则更是无价的精神之宝!这种和氏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要倡导、要发扬的光辉传统。”

而南漳县城关实小人正是用这种精神给他们的学校涂上了一层浓重的精神底色。

 

用卞和精神来感染、激励师生

 

现在走进南漳县城关实小,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璞石”。在他们眼中,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卞和献玉之“璞”,是传国玉玺——和氏璧之“璞”。

进门是璞,出门成玉。这不仅是南漳县城关实小人的骄傲,也是南漳县城关实小人的理念。

据了解,该校多年来一直大力打造的快乐高效“卞和课堂”,在课堂上让学生发挥智慧,激活灵气,培育精神,直至琢璞成玉。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堂课教学上,通过教材解读、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尽力挖掘卞和精神渗透的着力点。在卞和课堂“三环节”(快乐自学—激励导学—轻松练测)中,倡导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学生自主学习,倡导有“三声”、“三话”、“三交”。“三声”即有掌声、笑声、辩论声;“三话”即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的话、讲真实的话、讲有创见的话;“三交”即让课堂成为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是一个交锋的平台、是一个交融的平台。在这样快乐高效的“卞和课堂”上,孩子们接受着“忠于祖国、坚持求真、矢志不渝、慧眼识才”的卞和精神熏陶。你一言,我一语,师生间相互开展学习交流,对难点舌战交锋,最后激活思想,启发智慧。

学校一年一度的“卞和之声”诵读节、“卞和之帆”体育节、“卞和之韵”艺术节、“卞和之馨”读书节和“卞和之星”科技节等活动,给学生“抛头露面”创造机会,搭建表现展示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艺体活动,挖掘学生个性的潜在能力,增强自信心,让学生充分施展才华。六一前组织的文化艺术周、“我才我秀”才艺展示、千人竖笛操等一场又一场的绝活展示,让在场嘉宾、家长目不暇接,个个交口称赞。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长足发展,近几年在省市夺得各类大奖多达上百次。仅绘画一项,该校就夺下了全国“双龙杯”大赛优秀团体奖锦旗12面,捧回了8个银杯奖,45个铜杯奖;先后有7名“艺术小能人”被破格录取到湖北音乐学院。“艺术小能人”张正琪同学的独舞——丹顶鹤的故事,以优美的舞姿,动情的表演,征服了评委,摘取了省艺术小人才大赛一等奖的桂冠,梦圆江城。三(5)班宋世林同学以过硬的棋艺先后摘取省、市少儿围棋总冠军称号,暑假又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回归杯”世界炎黄子孙围棋大赛上,宋世林同学以五赢两输的成绩,夺得C(199711日后出生)第四名。任迎秋、李春霖、江晓雪等106名同学的作品在第六届写作杯全国文学艺术作品大赛中获奖,金剑、杨星月、胡欣楠等58名同学在第六届《龙人杯》全国少儿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获金、银、铜奖。在泰国举行的应氏杯世界围棋赛上,又获得少儿组第二名的好成绩……

学生如玉,教师也如玉

近几年,襄阳市“隆中名师”评选让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南漳县城关镇实验小学:五年的名师评选结果,学校教师都榜上有名,并且一报就上!消息传开来,人们沸腾了,纷纷把羡慕的目光聚焦到城关镇实验小学,誉之为“名师的摇篮”。究竟这个学校有什么神来之笔?刘道记到底有什么“魔鬼训练法”?人们在羡慕之余,纷纷抛出了种种疑问和困惑。

当我们也再一次抛出这个问题时,该校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这样的一个例子:不久前,城关实小教师胡玉娟的美术课《留住秋天》,在襄阳市美术优质课赛奖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襄阳市教研室将其推荐参加全省优质课赛奖。性格内向的胡玉娟接到这一任务后,却没有信心:全省那么多优秀教师,有自己获奖的份吗?加之小孩才6岁,经常生病,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去参赛,谁来照顾小孩?于是,胡玉娟便找到刘道记,固执地说放弃这次机会。为解开胡玉娟的“思想疙瘩”,刘道记耐心地做起思想工作:作为一个山区学校老师,能到省里参加赛奖,机会十分难得,重在参与,结果不要看的太重。同时,细心的刘道记还联系到胡玉娟孩子的幼儿园,安排一个老师重点看护孩子,让胡玉娟安心准备参赛。为了帮助胡玉娟备课,刘道记从学校里选出5名教师,帮助她提高,并从市、县教研室请来专业老师现场给胡玉娟指导。课件试讲,需要树叶和鲜花做为道具。此时已是初冬,树叶已落尽,花儿已凋谢。刘道记还专门到水镜庄景区联系,为胡玉娟采集树叶和鲜花提供方便……胡玉娟终于不负众望,获得湖北省美术优质课赛奖一等奖。胡玉娟从武汉归来时,刘道记带领学校班子成员,冒着大雨到襄阳火车站迎接……

南漳是美玉之乡,而该县城关镇实小的“卞和文化”更是为这美玉之乡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随着这一丰富的资源进一步挖掘,它终将放射出璀灿夺目的光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