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文化产品如何融入商业社会

-
程绍珊,华夏基石集团业务副总裁,高级合伙人;何文辉,华夏基石集团高级咨询师
-
来源:华夏基石管理评论(ID:guanlizhisheng2015)
-
华夏基石原创,如需转载请通过向公众号后台申请授权
-
管理咨询及内容合作:szy20121014(微信)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越来越成为主流的新生代消费者,无形无矩的“禅”如何能为大众所喜闻乐见,并能逐步身体力行?
如何能成为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们的利器,为推动企业管理提升所用?如何能有效融入商业社会,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这些问题的答案有一个共同的前提—— 禅必须接地气!
这也是禅的本意,所谓“穿衣戴帽即是修行”,于是禅文化的产品和服务化便是必然的一步。
首先,将某种意义上“只能意会, 不可言传”的禅文化设计成可体验和互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至少容易感悟与体会,这样才会有群众基础, 否则就会曲高和寡。其次,禅只有变得可参照、可比对,才能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与员工所理解和践行,从而在经营与管理行中体现禅意。最后,禅必须融入产业社会的商业生态圈,结盟目标消费者,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才能造血生息,实现可持续发展。
禅在不断寻求对接现实世界,迎合这个商业社会的同时,又必须保证禅的原汁原味,
因为禅就是“禅”!所以,它不同于一般流行文化产品的策划,需要坚持以下四大基本原则:
1.回归禅的本质,完成独特的心智注册。
禅的本质是回归初心,不媚俗,不随波逐流。它引导我们走向心灵自由,放下种种憎恨、怨怼、不满、嫉妒、自傲和自负等妄念, 以清净之性体,将人的本性和活力释放出来, 悠游自在地生活。其本质是引领大众的精神生活,倡导心灵的真实感悟,因此必须坚守自身的精神品味,倡导正能量!
2. 聚焦目标群体,实现精准定位。
作为可以面向市场、可以营销的产品,禅必须找到目标客户群的刚需和痛点,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的内涵和外延的策划与设计。在现实的市场中,禅文化产品有三类客户群: 高端的各界领袖与名流、中端的白领职业经理人和中产及小康的大众群体,要分层分类地定义产品核心价值,设计产品形式及组合。
3. 注重禅文化产品的互动参与性和体验化,以震撼目标群体的感知。
禅文化的产品化需要更加注重目标群体的生理体验与心灵感知,不断地丰富禅的体验形式与领悟路径,从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行为体验到精神体验,最后实现全方位的文化体验。禅文化产品首先要突出目标群体的情景营造,塑造可以体悟的环境和场景;再者,要便于互动参与,让大众参与进来,既要体现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自我体悟,还要强化目标群体的互动与研讨。
4. 具备商品基本属性和商业可行性。
禅文化产品的开发需要结合自身的传统底蕴和心智资源优势,体现核心差异和客户价值,对比其他文化类产品与服务有竞争优势, 赢得应有的市场,并以此构建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能做到经营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于以上四大禅文化产品化的基本原则,结合华夏基石集团营销咨询团队的多年实践经验,在针对三类不同目标群体的具体禅文化产品的规划与设计中,我们有以下一些策略建议:
高端人群:宁静心灵、启迪智慧
其产品主要针对高端领导阶层,包含企业家、专家学者、专业大咖和公众人物等社会意见领袖,核心价值诉求要突出“宁静心灵、启迪智慧”。
在这个不断颠覆的时代,这个群体面临着更多不确定性,同时面临更多诱惑的环境,需要凝神静气,倾听内心的声音, 回归和坚守初心,才能有足够智慧来引领团队和粉丝,传递正能量。
针对这些刚需与痛点,其禅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形式主要是顶级学术研讨会和主题论坛、专业研究期刊杂志、一对一的禅修进阶、禅文化践行最佳实践案例分享及各类高端禅意会所、商务服务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与服务。
精英人群:促进职业化精进
其产品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创业者、职业经理人和业务骨干等“白骨精”阶层, 核心价值是“呼唤专业、专注的工匠精神, 促进职业化精进”。这个群体的工作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大,容易产生抑郁和烦躁的情绪,希望通过某种方式来宣泄和释放。
这个时候的产品和服务形式主要是禅文化论坛、短期禅修体验和各级禅修班、养生禅讲座及活动、禅意心理辅导、深度禅生活体验和家居用品等产品与服务。
大众人群:体验禅生活
其产品主要是针对中产阶层、小康家庭等大众人群,核心价值是学习禅文化、体验禅生活。这个群体的生活比较稳定,渴望去不断充实自我的精神世界。这种产品主要包含以下五种产品和服务形式——
感官体验的禅产品,如禅意食品、用具、工艺品、禅音乐和文艺演出、观光旅游等。
情感体验的禅体验,如禅故事、电影、戏曲等文艺作品,与禅师的近距离交流等。
行为体验的禅生活,如禅意用品制作及衣食住行、互动游戏和参与活动,还有禅文化产品创意和制作等。
精神体验的禅意境,如禅堂体验、简易的禅修体验、与禅师的一对一交流、短训课程和养生禅讲座等。
文化体验的禅内涵,整合前面四种体验产品与服务,形成个性化、可参与的禅修解决方案。
以上产品与服务化的策略建议只是抛砖引玉,无形的禅如何演绎成为有形的产品和可体验的服务,是个不断探索和持续创新的过程。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打造需要同目标人群与时俱进,贴近和引领其不断升级的精神生活需求,不断地迭代,循序渐进式开发,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与优化。同时,还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和新创意,如融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技术等,及时升级产品与服务,使得禅文化能更易体验、参与、感悟、交流和践行。
最后,要有开放思维, 通过跨界整合、异业联盟等多种创新手段, 打造共创、共享的禅文化商业生态。
正如禅意所证:万众皆佛,人人可禅!禅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打造也必然是万众创新的过程与结果,让我们一起聚沙成塔,成就禅文化的辉煌,实现禅文化的普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