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2016-12-24 12:47:24)

《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结题报告

        

             子长县栾家坪中学  刘章勇

 

摘要:结题报告主要介绍了自申请微课题多半年以来我从事微课题研究的步骤,具体过程和做法。重在阐述初中阶段各年级古诗词的教学方法,以及初中古诗词的重要性。同时简单介绍了我的研究成果,并提出研究过程的不足之处和存在问题,渴盼专家的指导,并提出我今后继续探究的方向。        

关键词:  古诗文  策略  方法    活动   兴趣    氛围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灿烂辉煌,而古诗文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故此,学习古诗文,是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随着新一轮的课程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文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文化灿烂辉煌,而古诗文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宝库中耀眼的明珠。故此,学习古诗文,是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也符合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养中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的要求。随着新一轮的课程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文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中学教学工作者的重视。然而,有人说,社会发展的如此之快,现在是信息科技时代,那些老古董的内容早应该被历史舞台淘汰了。现在的中学生几乎人人都会玩电脑,学习那么多的古诗文以后走上社会,简直一无是处!其实不然,传统古诗文在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从小的方面讲,这些传统文化培养和熏陶关系到一代人的命运,从大的方面讲,这些传统文化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古诗文教学是培养中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学阶段古诗文教学深刻的渗透着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等重要内容。而这些都是教育教学工作最终的目标。同时,古诗文教学也是我们学习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通过对教师教学过程和中学生学习古诗文现状的分析,借鉴有关专家学者的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以及本人十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的点滴感触,和对古诗文的钟爱,才选定了《初中古诗文教学方法研究》这个课题。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课题研究的步骤具体有:

1)以诗人及其所处朝代为线索的专题性学习活动。笔者所任教的是七年级,我认为如果要很有系统性的话,需要按诗人所处的年代来分效果会更好。例如初唐时期有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的诗,气势雄放,想象丰富,风格飘逸,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唐朝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时代心理。杜甫的诗则是动乱时代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晚唐时期,杰出诗人李商隐、杜牧在诗歌艺术上有独特的贡献。其诗声情流美,翰藻醲郁,但伤时忧国,哀怨深沉,有种没落感。这样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一个准确的认识和回顾,学生的学习的横向和纵向都会有所提高。

2)按题材进行探讨和交流活动。同课头老师在研究中提出,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故事题材的来对比,并进行探讨和交流感受来学习古诗词,可以更清楚诗词背景及内容等方面的知识。如王昌龄的《从军行》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既有真实摹写,又有浪漫想象,意象鲜明,意境独特,再现了边地瑰丽的自然风光。

3)有关古诗词故事搜集和整理活动

语文组老师提出,如果能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渗入,不但能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不知不觉便学到许多诗词知识,背会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研究的时间:

本课题研究时间预期为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64月初—20165月底:启动阶段。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各自的职责,围绕本课题写好各个子课题研究计划,重点研究并确定各自学段的古诗诗欣赏和吟诵目标,并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20165月初—20174底月,具体实施阶段。实验班的教师根据各自的研究方案,展开深入而持久的研究活动,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并适当修改自己的研究方案,使之趋向完善。课题组要对实验班的活动进行跟踪听课和调查,定期组织成员总结交流,并认真记好研究笔记。

第三阶段:20174-20175月,结题阶段。

研究的方法:

1、理论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关的论著,积累理论知识,开阔视野,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2、实验研究法:在七至九年级三个学段中,分别选一至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并以此为单位承担相关学段的研究工作。

3、个案分析法:一方面针对实验班中比较突出的现象加以分析并与其他班级进行对比,从而得出经验以便推广;另一方面,对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进行个别研究分析,从而发现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的有效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让中学生接受中华古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课题的实践与探索,提高教师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水平,提升教师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发展。

3、初步形成“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的新课程语文教学策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诗词文化教育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诗词文化学习氛围。

4、以新课标理念为标准,促使实验教师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丰富知识储备,开发课程资源,能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逐步具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能力。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整个社会更多地关注到现代化与西方文化上,中国传统文化几乎被遗忘。特别是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古诗词,自上而下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由于我校地处城区边远地区,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家长工作繁忙等因素,无法及时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积累古诗词,使古诗词教学有一定的困难,刚学完的知识不能得到有效巩固。

3、教师自身对古诗词价值认识不足,传统文化积淀的贫乏,教学观念的滞后,必然体现在教学设计和过程的实施中,其主要表现:重内容轻意蕴;重传授轻感悟;重背默,轻诵读。学生也渐渐遗失了对它的“好感”。

4、现在我们使用的教材也存在这种“厚今薄古”的状况。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则较多地呈现无序、随意状态,内容本身之间,与学生学习、生活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不易引起学生兴趣,也不易记忆、回顾。而这恰恰是学生学习、诵读、积累古诗词的障碍和难题之一。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解决思路如下:

1、多途径创设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在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关古诗词的活动,比如:经典诵读;开展有关诗的写作比赛;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搜集活动;利用班队会举行古诗词朗诵竞赛;讲有关古诗词创作的传说或故事。

2、在教师之间开展古诗欣赏的探讨活动,以便提高教师自身的古诗词涵养;每周一次教研活动,探讨改进古诗词教学的方法。

3、加强教师对古诗词等古典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对古典诗词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艺术价值等的认识,通过学习和研究不断积淀丰厚的古典诗词底蕴。 

 

参考文献:

《引导中学生欣赏和吟诵古诗词的策略研究》

《唐朝各期诗人及其著作赏析》

《诗经经典篇目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