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撰文/贾子艺
http://s5/mw690/003uIpUfzy6HilgTrxi24中国的玉器制作和鉴藏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玉器制作工艺经数千年的沉积、传承、演变、发展,至清代不论数量、品种、工艺技巧、纹饰雕刻等均已达到玉器工艺发展的顶峰,而乾隆时期则进入清代玉器制作工艺的鼎盛时期。
这件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高34.4厘米,口最大径6.3厘米,底最大径9.8厘米,青白仔玉,背部有赭黄色皮壳一道。直口方唇,长颈,瓶腹扁圆,高圈足。颈部透雕一蟠龙,龙爪前伸,护持宝珠,取“骊龙护珠”典故。腹部阴刻乾隆帝御题楷书七言绝句一首:“捞取和阗盈尺姿,他山石错玉人为。一珠径寸骊龙护,守口如瓶意寓兹。”款书“乾隆御题”。阴刻图章印文“德充符”。底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玉质温润,刀工圆熟,造型生动,寓意深刻,深得乾隆喜爱。该玉瓶系选用新疆和田玉精雕而成,用料上乘,玉质白洁,细腻、温润。其造型仿古铜器,形状、尺寸、纹样均有所本。整体造型古朴淡远,庄重隽永,匀称和谐,几何性强,渗透了玉器制作者对古文化的理解,尽显清乾隆朝玉雕的高潮技艺。作为清中期玉雕精品,其处处透出的高雅气质,使其成为宫廷的重要陈设,实属必然。
该玉瓶在雕琢过程中,玉工在整体造型与局部纹饰处理上可谓独具匠心:瓶腹为凸雕,御提诗饰阴线刻纹,瓶径骊龙施透雕,给人以气质天成,高雅显贵的美感。纵观整个玉瓶,其雕琢鲜活细腻,纹饰玲珑剔透,布局疏密有致,加之抛光精致有度,光泽圆润,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和工艺价值,彰显出玉工精湛的雕艺和娴熟的技法,可谓玉雕一绝。该玉瓶虽仿古铜器,但其雕琢特点可用“精细”二字概括,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胎体均匀,厚度适中;第二、表面光滑,线条平直,地子平光,瓶腹留有空地;第三、所雕纹饰,方圆合乎规矩;第四、纹饰雕琢得细而利,走势扭曲委婉,棱角很硬,边缘处似有锋芒。与古铜器相比,堪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造型与纹饰、结构繁缛细密。可谓“乾隆工”玉器中的经典之作。
此瓶流传经历曲折,令人喟叹。该玉壶原藏于北京紫禁城乾清宫,为宫廷的重要陈设器物。北京故宫博物院《关于八国联军在乾清宫劫掠的文物清单第九五号档案》中著录为“白玉蟠龙壶”,即本文所述的“清乾隆雕蟠龙御题玉瓶”。二十世纪初,牟平县东关杨鉴堂在海参崴经商,从一名沙俄士兵手中购得。后带回家乡,历经艰险,躲过日寇追索,一直妥为珍藏。1972年7月,其子杨景泰经牟平县侨联捐给烟台市博物馆。
清代辉煌的玉器工艺即是整个中国玉器工艺部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历代玉工工艺是经过世代传承发展而来,他们精美的作品经过实践的考验和文化的沉积,才得以流传至今。为此,流传至今的玉器精品更显得弥足珍贵,烟台市博物馆收藏的“乾隆骊龙护珠白玉瓶”便是中国“乾隆工”玉器精品中的佼佼者。
http://s16/mw690/003uIpUfzy6HilflQMT4f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