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茸城旧闻丨傅聪的启蒙老师雷垣

(2015-05-10 19:39:58)
标签:

杂谈

科学家中精通音律,“善拉晓吹”者不乏其人。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伟大的科学家和伟大的音乐家两者在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事实上,爱因斯坦本人同时擅长钢琴和小提琴,谙熟贝多芬、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地质学家李四光也以小提琴见长,而数学家华罗庚则是琵琶弹奏的好手。

松江籍的数学家雷垣亦不例外。1985年12月,中国数学会在上海举行“中国数学五十年纪念大会”,雷垣荣获全国在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岗位上工作50年以上、有突出贡献的数学家殊荣。其实,这位成就卓著的数学家还有着很深的音乐素养,他还是知名钢琴家傅聪的钢琴启蒙老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mmbiz_qpic_cn/b3cb3a9a56b29b5a011d0fa97e2d1457.jpg
▲傅雷与同学雷垣等合影(前排左是傅雷)


在音乐中探寻乐趣


雷垣1912年1月9日出生于松江西门外西渡南小街一个书香门第。父亲雷奋,曾留学日本,研习政法,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归国后任上海《时报》编辑,主编《本埠新闻》,曾任江苏省咨议局议员、资政院民选议员。


民国成立,袁世凯任总统,许多的法律规章大多由雷奋起草。后来他得知袁世凯图谋称帝,就退出政界,回到松江。


虽然家世不错,但雷垣自小生活却颇为凄苦,年幼即失恃,3岁丧母,8岁父亲病逝。他后来被姑母带到上海抚养。他的姑夫叶上之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与胡敦复等在上海创办大同大学。1924年姑夫将他转入大同大学普通科(即大同大学附属中学)就读。


虽饱尝至亲离世,寄人篱下之苦,但雷垣却从音乐的世界体验到了莫大的乐趣。当时,姑母家有一架脚踏风琴,姑母常让他弹奏,雷垣几乎无师自通,显示了很高的音乐天赋。他对音乐的兴趣也越发浓厚,在大同大学住读时,他又从同学那儿学会了拉二胡和小提琴,常常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


由于他聪明好学,勤奋苦读,不到20岁就从大同大学毕业,同年又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专,与贺绿汀、丁善德成为了同学。在校期间,他更为系统地学习了乐理知识,还潜心钻研钢琴弹奏技法。经过长时间刻苦练习,他对莫扎特、肖邦等名家名曲的弹奏可说是信手拈来。


与傅雷结为至交


在大同附中读书时,雷垣结识了同窗好友傅雷。这位日后的大翻译家,也将雷垣视为终生相交的挚友。

二人的相识十分偶然。其实,傅雷原来学的是文科,雷垣则是理科生,两个人虽然同在一个校园,但彼此互不认识。不过巧合的是,雷垣虽然成天和数理知识打交道,但也很喜欢国文,写得一手好文章。有一次,雷垣的一篇文章贴到了学校墙报上。傅雷那天碰巧路过墙报,就停下脚步读了起来。

文中述及了雷垣的童年境遇。傅雷发现,对方不仅文采斐然,而且身世和自己有太多相似之处——傅雷也是4岁丧父,一直以来都是和母亲相依为命……他读着雷垣的文章,感同身受,不禁潸然泪下。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他找到雷垣的宿舍,希望和对方结为知心朋友。雷垣欣然允诺。文理科学生的宿舍本来是分开的,傅雷为了能与雷垣有更多交心的机会,便从文科区搬到了理科区,与雷垣住在一起。

傅雷去世后,雷垣回忆起他们中学时期的交往时说:“我们很合得来。不过,有时彼此对一些问题见解不同,也会吵起来。傅雷脾气急躁,常会脸红耳赤。吵过之后,第二天,他会来道歉,说自己脾气不好。我很喜欢他的直率,也从不计较他的脾气。”

人之相交,贵在知心。有些人说,傅雷孤高桀骜,难以交往。但从他与雷垣的友情中不难看出,傅雷也并非一味自赏,他寻求的是心灵上的真正默契,所以雷垣能得到他的信任,被他奉为知己。后来傅雷转入持志大学,不久又赴法国留学,雷垣则进入音专,在艺术领域继续深造。分别之后,二人也常以书信来往。


音律之美,数学之真


雷垣在音专经过三年的学习,在即将获得音乐学士文凭时,姑父、姑母及大姐都竭力主张他赴美国留学深造,向理工学科方向发展。雷垣的人生轨迹就此发生重大转折,他不得不放弃音乐,专攻数学。

1935年9月,他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进入密歇根大学研究院数学系就读。因为他原来学过的数学课程少,这里的许多必修的数学课程都没学过,他不得不在第一学年,选读了10多门数学课程,一周多达30多课时,经常夜读达旦。在一年之中硬是将这10多门课程读了下来,拿了足够的学分,获得了硕士学位。

有意思的是,在他获得数学硕士学位的学分中,还有3学分是乐理课的学分。原来,在不得已放弃音乐学习后,他依然难以割舍自己钟爱的音乐。于是他不顾数学课程的繁重,仍然到音乐系选修了乐理课,还说服自己的导师,音乐的旋律之美,数学的定理之真,都同属真、善、美的统一范畴,彼此并不矛盾。

课余,这个外系学生还总往音乐系跑,不时向小提琴、钢琴老师学习国外演奏技法,还参加了音乐系组织的交响乐队及每年的五月音乐会,欣赏了多场世界音乐名家的演奏会。

事实证明,“玩音乐”并非玩物丧志,雷垣以优异的成绩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之后又继续攻读博士,主攻结合代数。经过两年多时间,他完成了学位论文,创造性地对线性结合代数,提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观点加以分类。

1939年夏天,雷垣完成学业,回到上海。先后任大同大学、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数学特级教师、博士和教授。


src%20null
▲傅雷、傅聪父子


无心插柳成钢琴老师


回到上海后,雷垣除了从事紧张的数学教学工作,假日闲暇时,也不忘和数学圈外的朋友们聚会,举办音乐欣赏和演奏活动,当然也少不了到少年时的好友傅雷家去做客。

当时,与傅雷过从甚密的大都是教授、艺术家。他们常在傅家聚谈,让傅雷长子傅聪这个“小旁听生”受益匪浅。不过按照父亲的规矩,是不许小孩“旁听”大人的谈话的。有一次,画家刘海粟来家做客,他们在书房里一边看画,一边谈画。傅雷忽想起什么,要到外间去取东西,一推门,发现儿子傅聪、傅敏正在门外听得入神。

一见父亲,傅敏吓得哭了,傅聪,却犟嘴不认错。傅雷虽然当下生气,事后冷静下来,心想儿子既然对大人们的“艺术话题”感兴趣,不如让他学画。在他的朋友之中,黄宾虹、刘海粟皆为中国画坛巨匠,都可为傅聪指点丹青。

他又想到,老朋友雷垣曾经留学美国,不如请他来给傅聪教授英文。雷垣一口答应,因为自己爱好音乐,他有时就用教唱英语歌曲的方法,来提高傅聪学习的积极性。有一回,他正在弹钢琴,在键盘上随意按下一个键,傅聪当时端坐在侧,根本没看老师按什么键,也不靠音与音的比较,直接准确地说出了那是什么音。雷垣大吃一惊,马上又试了几个音,傅聪还是从容报出,一分不差。

这可是“绝对音感”!雷垣一下子惊为天人。一般人经过多年训练,才能分辨音高。傅聪那么小,就能清楚分辨每一个音,说明他有极高的音乐天资。于是,雷垣提醒老友,“绝对音感”在儿童中难得一见,傅家大公子可天生是学音乐的料,一定要把他培养成钢琴家!

傅雷起初有些犹豫,但见傅聪对学画似乎兴趣并不大,总是乱涂几笔,敷衍了事,心知强扭的瓜不甜,终于放弃了让傅聪学画的念头,转而让7岁半的儿子拜雷垣为师,每星期由保姆送到雷垣家一次,学习弹奏钢琴。

雷垣就这样无心插柳成了傅聪的钢琴启蒙老师。不过在儿子学琴之初,傅雷并不是特别有信心。在他看来“爱好艺术”与“从事艺术”之间有天壤之别,他不希望儿子成为“二流艺术家”。有一天,他郑重其事地问雷垣:“你老实告诉我,这孩子学琴有前途吗?”

雷垣看着好友焦虑的神情,不禁哈哈大笑,他拍着傅聪的脑袋,告诉傅雷:“有前途有前途,聪儿乐感好得很,天生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听音、记乐谱、理解乐曲意境,都比一般孩子快得多,有这么高的天份在,这是‘祖师爷赏饭吃’呢,你还是放心吧。”


天才少年终成大器


听了雷垣的话,傅雷脸上出现了平常不多见的笑容。傅雷夫妇几经商量,下决心给傅聪买了钢琴。当时,钢琴非常昂贵,傅雷家也不算太宽裕,能够下决心给一个不到8岁的孩子买钢琴,是很不容易的。为此,傅雷夫人还卖掉了陪嫁的首饰,傅雷也亲笔端端正正为傅聪抄了五线谱。

崭新的钢琴,放在底楼的窗前。小傅聪心花怒放,乐得连嘴巴都合不拢。那天,从傅家第一次传出了钢琴的声音,隔壁邻居都好奇地来到窗前张望。他们看到居然是个小男孩在那里弹,更加惊讶不已。从此,傅聪每天放学回来,刚撂下书包,就扑在钢琴上。当他的手指触到琴键时,心中就充满无限的快乐。

雷垣作为傅聪的钢琴启蒙老师,教了傅聪整整三年琴。从钢琴基础知识到世界名曲的演奏,均一丝不苟地指导,为傅聪走上钢琴专业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继雷垣之后,傅聪又拜李斯特再传弟子、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帕契为师,1951年再拜苏籍钢琴家勃隆斯丹夫人为师。他练琴相当刻苦用功,傅雷回忆说:“他在琴上每天工作七八个小时,就是酷暑天气,衣裤尽湿,也不稍休息。”


1954年,傅聪在第四届世界青年联欢钢琴比赛中获得第三名,1955年应邀赴波兰学习,师从著名钢琴家杰斯维斯基教授,并于次年3月荣获世界上最负盛名和权威的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以及肖邦《马祖卡》演奏最优奖,成为中国夺得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大奖的第一人。1956年首度赴欧洲巡演,被誉为“钢琴诗人”。


此后,傅聪先后应邀赴前苏联及欧洲各国巡演500余场,并担任了几乎所有国际重要钢琴比赛的评委。数十年间,傅聪由一个少儿天才成长为世界公认的音乐巨匠。1979年,傅聪载誉回沪,专程拜访了悉心培育他的钢琴启蒙老师雷垣,并用个人演奏会的特殊形式回报了恩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