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打破论”写作导引及例文
【金题回放】请仔细阅读下图,根据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1
、审题意:读懂材料,正确理解题意。
(1)是什么:本次作文属于看图作文,作文材料是一幅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画面:①左边是母鸡、小鸡及蛋;②右上图是一个人打鸡蛋的画面,说明文字为“从外面打破是食物”;③右下图一个小鸡已从鸡蛋壳里“破壳而出”,说明文字“从里面打破是生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鸡蛋,可以比喻成个人、集体、民族、国家。蛋壳,可以比喻为压力、曲折、困境、失败、保护等。
于是,“从内打破”,是主动成长、成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生命的主人;“从外打破”,是外部势力的推动或者侵犯、压迫,生命被塑造、被操纵、被使用,异化为物,成为他人的工具。
从画面中,我们不难发现:画面告诉我们,同样式鸡蛋,打破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和命运就大不一样。它也展现除了人的两种命运,激发人的尊严,因而具有新的意义。
可见,只要读懂了材料的含义,就找到了文章的立意指向,作文时就不至于偏离题意了。
(2)为什么:同样是鸡蛋,为什么从外面打破与从里面打破的结果竟然如此不同?其实,从画面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完好的鸡蛋在没有母鸡或一定温度孵化而被人为地打破,溢出来的也只有可以用来做鸡蛋食物,其它用途不大了。而通过母鸡或者一定温度的孵化,只要不是坏蛋一般情况下到了一定的时间,就会变成有生命的小鸡,就会冲破蛋壳,站出一个活生生的小鸡来。
为什呢?因为从里面打破是鸡蛋自身行为,是主动出击,而从外面打破是外部压力,是被迫。人生也是一样,出外面打破是压力,从里面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出外面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事物;如果你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成长相对于一种重生。
然而,不管是从外打破还是从内打破,生命都是要承受痛苦的。比如,鸡蛋从外打破,成为别人盘中餐,做了他人差役,失了尊严,失了自我价值,这是痛苦的;从内打破,需要打破自我惰性,打破猥琐的人生观念,打破性格上的怯弱,需要付出汗水甚至鲜血,这也是痛苦的。二者同样是痛苦的,可是人性大多还是选择被动,选择任人宰割,这是悲哀而沉重的现实。
2、审立意:审题准确,正确立意。
(3)怎么办 :即我的作文如何立意?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画面材料的理解并不难,因而构思立意也就顺理成章了。
①从鸡蛋的角度立意:鸡蛋被外力打破便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就告诉我们:主动与被动的结局截然不同,凡事要主动出击,自己掌握主动权。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有可能赢得胜利。否则将会落到处处被动处处挨打的不利局面。
犹如一个学生,只有本人有学习的欲望,主动学习,才会取得好的成绩。否则,内因不起积极作用,靠老师,靠家长的督促,甚至强迫是不可能学好文化知识的。
②从人的角度立意:鸡蛋的两种命运启示我们:第一,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确定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处理的方式不同,其结果就不一样。如想吃鸡蛋,那只有打破鸡蛋壳,如想要小鸡那只有进行孵化,等待一段时间,急于求成去打破鸡蛋是不可能看到小鸡的。第二,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违反了自然规律是无法办好事情的。
3、审文体:本次作文没有具体要求写哪一种文体,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立意的需要。选择一种文体,如可以写议论文,也可以写记叙文,或者小小说,故事等,也可以写书信,在书信中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审题目:文体不同,题目也不一样,议论文的题目往往是一个判断句,代表文章的中心论点。如《主动与被动,其结果不一样》、《主动,是成功的主要条件》《被动,将付出生命的代价》、《内因起决定作用》、《根据自身需要确定处事方法》、《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束缚,才能尽快成长》、《冲破人生的“蛋壳”,才能看到美好前程》、《自己打破局限,收获光明》、《冲破束缚,自立成人》等等。
二、本次作文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
1、审题不准确,错误理解画面的蕴藏的涵义
由于学生没有抓住画面中的文字说明,尤其没有把两个画面中的文字联系起来作思考,故而难以正确理解画面的涵义。孤立地理解为鸡蛋的两种用途:一种是可以做食物,一种是可以孵化小鸡。
2、文体不规范。由于是看图作文,学生训练极少,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如何运用恰当的文体来作文,也很可能成为一个不小的难题。
不同文体,题目是不一样的。议论文的题目往往是用一个判断句表达出来的一个观点或见解,也即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被动,将付出生命的代价》等。
记叙文的题目,往往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等。
三、评分标准:参照高考的评分标准。
四、优秀范文:
成长需自强
某考生
古有揠苗助长之训,今有屈辱受侵之痛。成长,从来都不曾因外来因素而奔向光明。而唯有自强,方能坚实心灵,强大内心,冲破黑暗。
人人皆知“鸡蛋成长论”,了解人如同鸡蛋,从内打破便可重获新生。是的,成长并非被动,它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它需要主动地面对并应对世间万物对它的种种考验,时刻为自己注入一支强心剂。自强,便是这样一种强心剂,凡自强之风物,总会收获成长,得到最坚韧的灵魂而一路高歌。
反之,被动地等待他人来敲成长的门便如同羊入虎穴而危机重重。封锁在自己营造的虚华浮影般的美梦里,不思进取,直至危若累卵却不甚知晓。假使此时泡沫之外有一丝微弱力量轻触,便足以打破这溢满了的虚妄的自足而不费吹灰之力。满清晚期,天朝大国的恢弘之梦被列强的刀锋利炮打散的毫无踪迹,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华民族被外邦势力玩弄于股掌之间,随后清王朝灭亡。泱泱大国瞬时分崩离析,败絮其中,国家成长壮大之说也无从谈起,没有自强,便没有成长。
然而追寻自强之道也许正确抉择,否则一味的自强便是“片面的排外”,最终总会招致祸患于自身。古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在网罗天下一切可取的裨益之物以丰盈自身。自强自立之人,必为务实之人,他们果断采取行动,从不等待他人救济,若一味等待,“自强”也会变成“自戕”,永远无法奔赴光明之日而没落地腐朽于人世。
自强造就成长。古今诸多典例皆可成为意蕴深刻的鉴镜。越时勾践,汉时司马,忍辱自强,重塑人生;战国陈吴,秦汉刘项,揭竿而起,昔水犹光;梵高保尔,霍金贝多芬,命途多舛,造就绮罗。人生若无法自强,便徒然荒废了这一生的美景,只剩下一具没有骨头的肉体罢了。
宫崎骏曾谓:“人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成长从来就不需要等待,成长需要的是自强,需要由内及外的勇气,需要从内打破的惊世神力。唯有自强才能使生命熠熠,也唯有自强,才能使生命之风骨传千年而犹存,是生命之神韵经万世而流芳。
加载中,请稍候......